优字“69”
——寄自九冶宝鸡工程处的报告
杨本寿 尹西农
在宝鸡,在建筑行业里谁不知道“69”?
“69”是冶金工业部第九冶金建设公司在宝鸡的代号。
六十年代初,宝鸡的大厂小厂中流传过这样一句饶有趣味的话:“51”的大围墙,“38”的大礼堂,“69”的大楼房……几“大”里,69也占一“大”。人们把69盖起的一幢幢高楼大厦,同51号信箱那蜿蜒的厂墙、38号信箱那富丽堂皇的礼堂(刘少奇主席曾为之亲笔手书“宝成俱乐部”五字)相提并论,互为媲美!
当然,那是当年的眼光。现在看来。也许算不了什么。今天我们盘指算并,6 9的职工们逐鹿中原,转战南北,几乎年年创优,项项夺标。难怪人们在“69”前头加个“优”字.
这是衷心的赞扬!
这是对69工程质量的公正评价!
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是中国的“钛城”,也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稀有金属材料加工生产和科研基地。从65年到76年,九冶人在十年浩劫的困难日子里,勒紧腰带,咬着牙关,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承担了该厂的全部建设任务,安装调试了该厂从日本、西德、瑞士等十几个国家引进的大型设备……
在“钛城”,车间一排排,楼房一排排,机器一排排,既挺拔又疏阔……看着那规模宏大的厂区,那鳞次栉比结构复杂的高大车间和那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先进,安装调试难度大的一套套引进设备,人们不由得会想起它们的建筑和安装者来,如今他们在哪里呢?
中国“钛城”的建设成功,使九冶在宝鸡产生了很大轰动,九冶正是从这里开始向陕西人民“登台亮相”的,从此他们兵分数路,转战四省七市,最远的还打出了中国,到了美国关岛,在那里给人盖房子。
在铁道部宝鸡工程机械厂,九冶承建了他们轨道工程车组装车间和计量楼等八项工程,施工人员高标准严要求,精心处理每一个细节,他们打的混凝土构件,内实外光,被厂长称为“我在陕西见过的最好的构件。”他们建的车间、楼房,项项优质.尤其是U字型计量楼,虽仅仅四层,不算高峻,但外观漂亮,室内优雅,质地考究。它竣工后,宝鸡市来人了,冶金部来人了,通过几天的实测实量和质量鉴定,获得了市优和部优,捧走一枚沉甸甸的银盾和一本红彤彤的证书。
当你踩着光滑的水磨石地板,走进西凤酒厂成装车间,看到一箱箱红西凤白西凤缓缓运出,你可能不会想到那诱人的琼浆玉液里也和着九冶人的汗香……
还有生产延安和金丝猴的宝鸡卷烟厂生产线,高耸入云的宝鸡电视发射塔,难度大要求高的宝鸡自来水公司水头工程,宝鸡啤酒厂的大型现代化车间……仅从1985年至1987年三年间,69就创了10项全优工程,564个分项优良工程。
这是个令人惊喜的数字。建筑业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项目之一,曾被赵紫阳同志称为“排头兵”。报载:改革之潮一浪紧似一浪,89年有600万建筑大军将要失业。而又有多少建筑单位在竞争中面临破产的危机呀,可69却骑在优字“马”上疾驰!
我们找到了69在宝鸡施工队伍的负责人冷春辉经理和赵必信书记,他俩把其他“指挥员”申世桥、阎跃伟、李宏强一一介绍给了我们。在同这些“指挥员”接触的日日夜夜里,我们才慢慢悟出了他们创优的密秘。
他们的领导成员全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是一个层次较高的管理群体,不仅积极发挥每个技术人员的优势,而且注重群体力量和效应。为了抓好质量,他们成立了25个QC小组,犹如25双机敏的眼睛,盯在观场,瞅着工程,时时监视着可能出现的偏差和失误.
他们把权力下放给队长——
第一工程队队长丛者山,人称“摩托队长”,每天驾着轻骑,穿梭于五六个施工点。他象拨算珠一样把工长、组长、班长还有“五大员”拨到恰当位置,又牵住技术、预算、材料的鼻子,抛出“分点分工承包法”、刮起人人讲质量之风,风愈吹愈猛,优良率愈吹愈高,以近两年为例,86年分项优良率为80%,87年就一下增为91%。
有这样一件不算感人的事——
宝鸡市自来水公司取水工程,是1986年全市十大工程之一,由于“骨头”难啃,甲方委托了七八家学位都无人接。当他们找到69后,想不到69那么痛快地就拍了胸膛。为了保证市民夏季用水,此工程要求87年6月底一次竣工。当时正值雨季,秦岭洪水变幻无穷,九冶人克服困难,一次又一次抢战拦坝,五次终于成功;一炮又一炮爆破,爆破了六千炮无一事故。尤其是在夺取一千立方米净化池的关键战中,他们每砌高一米即用木方箍住四壁,中间又加两道钢绳,再用五吨吊链拽紧,其难度之大工艺之复杂无法形容。但他们不仅提前37天竣工,而且完工后水池浸泡15天无一处渗漏,创造了宝鸡市自来水工程史上的奇迹……
创优,是建筑业奋争的目标:优字69,是建筑业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