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芳和麒派传人
曹受烈
京剧的历史告诉人们,它是在不断创新和借鉴中发展起来的。同时,京剧艺术的发展和流派的继承同样是京剧的振兴所必不可少的。周信芳所创建的“麒派”是继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之后,老生行中主要流派之一。
50多年前“麒派”艺术处在鼎盛时期,相继有高百岁、陈鹤峰、李如春拜在周信芳门下。周信芳对弟子是从严要求的。一次演《扫松下书》周饰张广才,黄桂秋饰赵五娘,刘斌昆饰蔡母,李如春饰蔡公。那时李还年轻,因是与老师同台,演出格外卖力。但是戏散后,周信芳在李如春后腰上用力打了一拳,并说:“你这老头身子骨满棒啊!走台步连腰全不塌,这是老头吗?”接着又给讲了蔡公的身段。以后李如春就按照周老师的讲解举一反三,研究、揣摩出了挂黑胡、白胡等各种年龄各类人物的不同站法、坐法、步法。应当说周信芳这一拳头确实使李如春“开窍”了。
周信芳乐于提携后进,屈己从人是文艺界所公认的,这在他的得意弟子高百岁所著“读经思马帐,立雪愧程门”一文中谈得甚为透彻。
解放后,他相继收了沈金波、董祥苓、肖润增、霍鑫涛、李少春、李和曾、徐敏初、明毓琨、管韵华、曹艺斌等十余人为徒,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浙江赵麟童、甘肃李有才虽非周信芳亲传,由于自己努力研究和揣摩,在表演艺术上颇有麒派特色,受到观众欢迎。
岁月流逝,高百岁、陈鹤峰、李少春已经去世。李如春身体尚健但亦到了古稀之年。为实现李先念题词“麒派艺术精神永存”,有必要尽快物色和培养几个麒派艺术人才,以告慰一代宗匠的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