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交响曲》
1830年某日,萨克森王国德累斯顿音乐厅灯火辉煌。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那如泣如诉的琴声扣动了座席上每个人的心弦。掌声中一位大学生热烈地呼喊:“他在小提琴上所达到的成就我在钢琴上也要达到,我要成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他就是后来成为世界著名作曲家的罗伯特·舒曼。
二十岁的舒曼放弃律师从莱比锡著名音乐教育家威克学习音乐,威克十岁的女儿克拉拉聪颖非凡,严格的教育使这位天才当时已成为家喻户晓的钢琴演奏家了。威克带着女儿遍走欧洲举办演奏会,琴艺愈加精湛,父亲的钱袋也更殷实了。
舒曼和克拉拉终日相伴,他们从相互爱慕到热恋,始终遭到威克先生的极力反对和蛮横的阻挠。他瞧不起这个没钱没地位没有名望的穷小子,更厌恶他激进的思想、背离传统音乐作曲和神经质的言行。为了把一对相爱的年轻人分开,他频频带着女儿巡回演出,文质彬彬地用恶毒的语言咒骂舒曼。然而一对青年没有妥协,克拉拉无论走到哪里都演奏舒曼的曲子,那热情奔放的曲调从她的指尖流出更显出勃勃生机和梦幻般的魅力。她用琴声表达了自己对爱人的忠诚和理解,她是舒曼作曲的忠实传播者。人们四处打听:这位舒曼是谁?
他们向法庭申请结婚,克拉拉与舒曼终于幸福地结合了。爱情赋予舒曼以灵感和创作冲动,那首缠绵悱侧、优美动人的《春天交响曲》就是他们爱情的结晶和见证。
舒曼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作曲家。在婚后的十二年里,克拉拉生了八个孩子,直到舒曼43岁在精神病院去世后,克拉拉又顽强地活了40年。
“假如理解一个人就是造就一个人”,那么,舒曼的成功能忽视克拉拉的理解吗?(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