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9年08月17日
头版
01

彩电专营利弊谈

今年2月,国家为控制消费,压抑生产发展速度,对彩电实行专营政策后,彩电市场发生了急剧变化,一些彩电生产厂家和专营经销单位忧喜掺半,无不关注彩电市场前景和趋势。

从1985年以来,彩电一直畅销不衰,成为头号家电紧俏商品,也使“倒爷”们有可乘之机,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均受其害。彩电价格调整后,市场过旺需求得到缓解,生产、销售渠道转入正规,刹住了走后门和倒卖风,为理顺价格关系,调节流通渠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国家对每台彩电加收800元的特别消费税和300元外汇差之后,超出了社会上大部分人的购买力,因而造成市场萎缩,产品积压。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省彩电积压20多万台,全国在200万台以上,占用资金54亿元。

形成彩电市场变化的原因,一是专营渠道尚未理顺,配套措施没有跟上,资金、外汇、专营点问题急待解决;二是占用资金大,利润微薄,使专营单位感到经销困难。按规定可享受7%的进销差率,并不包括特别消费税和外汇差价的差率,除去各种费用,实际上远远不到7%,加之地区差、进销差、批零差率偏低而使利润大减,影响了专营单位的积极性。致使一些专营者往往采取小批量、多批次的谨慎态度。同时,随着国家进一步紧缩银根,各类税收的提高,使企业获利较调价前有所下降,生产积极性亦受到压抑。据有关部门预测,近两年彩电价格不会回落,彩电产量不会高于去年。若彩电市场一旦跌入低谷,彩电专营单位的危机可能要转嫁给彩电生产厂家,而使本来就面临着外汇短缺,原材料涨价,流动资金偏紧等实际困难的企业,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

应当看到我国彩电市场己走过投入期,社会需求量将会在今后逐年增加,专营政策应根据国情和市场变化进行适当调整,以防止企业生产、商业销售、国家财政收入出现滑坡。一些彩电专营单位的行家认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适当下调特别消费税和外汇差;尽快制定与彩电专营配套的措施,支持企业生产;继续增加经营网点,适当扩大回报率;农村应有供货渠道,允许部分集体企业经营彩电:落实专项货款,解决经营单位的垫付二税问题。

本报记者 范国俊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