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9年08月19日
头版
01

咬定青山一园丁

——记省劳模、小学教师张继亭

座落在泾阳县与淳化县交界的嵯峨山顶上的九顷垣,只有20几户人家,祖辈们大多是从山东、河南逃荒来的。这里,没有水,没有电,土地贫瘠,文化落后,直到1970年,村里还没个会写信的人,生产队的会计和学校的老师都是从山下出高价请来的。

1972年,张继亭高中毕业了,公社领导安排他到白灰厂工作,可他不断地申请要回山上去教学。大队支书不解地说:“当教师是记工分,没工资,你不嫌吃亏?”张继亭答道:“我不是为挣钱上山的”。1977年,张继亭终于踏上了执教桑梓的征程,成了村上第一个本村的教师,也是全县最高山上的而又条件最差的民办教师。

他是教师,但又象一个保姆

下雨下雪,张继亭总是把学生们一个个接来送去。天寒地冻,他把自家的一孔窑洞腾出来,铺上麦草,自己一家睡麦草铺地,让学生睡在热炕上过夜,晚上还要起来几次经管小学生小便。

1983年,公社实行统考。那一天,突然间气温急剧下降,学生冻得直打颤,张继亭把全家人穿的衣裤都拿出来给学生穿。还不够,他又让妻子和小孩盖着被子在炕上呆了一天,把身上的棉衣全脱下来让学生御寒。

山上穷,孩子们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买书?张继亭光垫付书本费就花去300多元。学生董秋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送去了50斤麦子,堇顺民冬天还打赤脚,他把自己孩子唯一的一双好鞋拿出来给他穿……

他更是一个好老师,对业务精益求精

张继亭带领学生挖药材、打酸枣,勤工俭学,改善学生学习环境。

他对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智力状况,爱好,兴趣,做了认真的记录,因人施教。为使差等学生赶上去,9年中他专门到学生家补课竟达780个课时。他实行“教材过关,分层推进,年段把关”的教学方法,进行“复试教学”试验,撰写教学论文。几年来,他为各年级及学生精心编写了两万多字的复习材料,使学生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这个学校升学率连续4年达100%。在全乡统考中,1986年语文获全乡第一,1987年,语文、数学两科成绩居全乡第三。张继亭的教案被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教案。

他的心铁在了山上,铁在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上

1983年,张继亭的弟弟到了成家年龄。山上穷,找不到媳妇,父亲要把全家搬回老家山东去。张继亭离不开他的学生,为这,父亲和他吵了好几次,气愤地对他嚷道:“你教书图了个啥?一年就是能多得学生的两泡粪!”接着,第二年,岳父搬家,也要张继亭他们一起走,他还是不走。妻子伤心得哭了好几天。张继亭心疼,他觉得对不起妻子,可他实在是丢不下这些孩子啊!

张继亭的心血没有白花。当他看到村上已有几十名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时,他常常欢喜得从梦中笑醒。

1985年张继亭被命名为省劳动模范,前年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又被推荐为全国劳模。但是,在这些荣誉面前,他想得更多的是鞭策自己更好地为改变自己的家乡、这个穷山村的面貌教书育人。

(翟龙罗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