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已成为现代化特大城市
北郊“飞机城”“航工城”向北对峙
南郊“电子城”“文化城”遥相呼应
西郊“化工城”“航工城”三角鼎立
东郊“纺织城”“机械城”隔河相遇
本报讯 1949年5月20口,西安这座历经摧残破坏的古都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古都西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昔日工商业凋敝、文化落后、破旧不堪的消费城市变成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工业基地和具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
解放前,西安工业十分落后。从清同治八年(1869年)陕西总督左宗棠创办西安机器局算起,历时120年,到解放前夕,全市仅有一个西京电厂,一个大华纱厂,一个中南火柴厂,一个集成三酸厂和几家小面粉厂以及一些小手工业作坊,全部工业总产值只有一亿元。
解放后,为了改造和建设新西安,国家拿出了巨额投资。40年来,西安市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达185.5亿元,在西安布局了一大批纺织印染、冶金、机械、飞机制造、电气机械、电子、仪器仪表、化工、建材、食品等70多个大中型企业。“一五”期间,全国156项重点工程,西安就有17项,占全部重点工程的10.9%,这些都为西安工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门类比较齐全的众多的工矿企业已星罗棋布在古城的东西南北。北郊“飞机城”、“航工城”南北对峙;南郊“电子城”、“文化城”遥相呼应,西郊“化工城”、“航工城”、“电工城”三角鼎立;东郊“纺织城”、“机械城”隔河相望。今日的西安已成为生产门类齐全,工业生产体系完整的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工业基地。1988年西安各类工业企业已达到3522个,按现价计算的工业总产值已达143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81.4倍。
木报记者 曲亚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