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敢开“风险船”的应治邦
他,身材矮小,面色黄白,谢顶的头发稀落,身着厂里的米黄色工作服。从外边看,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位55岁的人就是闻名全国的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以“敢开风险船”而著称的西北国棉五厂厂长应治邦。
“赤字经营”、“举债引进”
1984年,国内纺织布场风云突变,产品滞销。在国棉五厂,由于3000多台50年代的老布机织出的产品口面窄、品种少,经济效益更是跌入“谷底”,往日的“摇钱树”变成了“苦菜花。”
就在这个时候,应治邦由总工程师被改任经营副厂长,面对经营上的困境,他独有见解地提出了“赤字经营、举债引进”的构思,在改造旧设备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一时间,上上下下,七嘴八舌,说啥的都有。经应治邦据理力争,厂主要领导采纳了他的意见。出任厂长以后,他首先以更新改造老布机为重点,投资1500万元,加宽改造旧布机2780台(占全厂布机台数的87%),先后形成了44英寸到150英寸11个不同幅宽、不同类型的布机系列。接着,他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贷款2170万元从国外引进了特宽幅喷气织机和剑杆织机205台及相应的配套设备。仅这批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设备。每年为国家多增产值1400万元,多创外汇713万美元。
去年,五厂又从国外引进了227台喷气织机,从而使该厂成为全国引进织机数量最多、织幅最宽的企业,“六五”期间,该■利税总额达2.08亿元,人均利税2.31万元,居全省首位。
为了新型企业集团的诞生
当人们为企业的经济效益直线上升而欢欣鼓舞时,应治邦又与港商合资兴办了“秦联棉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两年时间,这个合资企业就实现利润2883.4万元,创汇1221.5万美元,除把总投资收回外还超出969万元。
为了充分发挥本厂人才、资金、设备、技术的优势,应治邦又提出了“东征、南下、北上”的战略发展规划,积极兴办跨地区、跨行业、多方位、复合型的经济实体,于是,他们充满信心地在海南三亚市投资兴建唐南宾馆,这一工程刚开了个头,便碰上了震惊全国的“海南汽车事件”。这下,不少人傻眼了,忧虑、苦恼、埋怨,困扰着五厂职工们的心,此时,应治邦却镇静地分析:国家查处海南“汽车案件,并不意味着不开发海南”!他以创业者的气魄决定,海南工程继续进行。由于应治邦棋高一招,当1987年国内多种经营、横向联合的经营方式起步的时候,五棉已与吉林,山东、河南、广东和海南等地的企业组成了囊括20多个企业,覆盖8个省、市的实体性联营网络,经营触角已延伸到沿海特区、香港及毛里求斯等国。
“搞外向型企业,就是要赚外汇。创汇越多,对国家的贡献就越大。”应治邦这个宏伟经营思想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支持。1988年4月,西北五棉实业有限公司(企业集团)正式成立,董事会一致选举应治邦为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这个横跨三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生产、经贸一体化外向型经济实体,到1992年将实现利税1亿元、创汇7000万美元的目标。
失伴孤雁奋力搏击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应治邦出任厂长的当年,当他正为发展五棉奋力拼搏的时候,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了。
人们知道,他俩是患难夫妻,又是同窗学友,1954年一起毕业于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妻子长年患病,早在1982年就因病转劳保。但为了支持老应在五棉大展宏图,她不顾病体衰弱,仍坚持赶到厂里翻译资料,中午也不回家,就带些饭和老应一起热着吃,五棉的兴旺,应治邦的成功,都包含着这位顽强女性的一份辛劳。妻子去世后,整日因工作顾不上为家务分心的应治邦自责不已:“她病重时,我竟没带她去医院看看……”
这位铁打的汉子是很重感情的。妻子去世后,家里的摆设都按妻子生前的摆法,一直保持原样。每逢清明,都要带着子女去陵园,在亡妻的骨灰前表达思念之情。好心的党委书记和几位老同志,设法为他重觅生活伴侣,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每天,应治邦总是天不亮起床,自己动手做菜、烧饭,在料理完家务后,便提着那半旧的铝饭盒,低着头向办公楼走去。有时,晚饭也是由孩子送到厂里吃。饭后,他就接待来访的职工群众,或者看文件,翻阅报刊及有关资料,直到夜幕降临,繁星点点……
在他们一班人的带领下,国棉五厂先后荣获“全国企业整顿先进单位”、“行业节能先进企业”、“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国家二级企业”等数十个国家、省、部级光荣称号。去年,五棉在资金、能源、原料困难的情况下,产值、利税、出口创汇分别达2.1亿元、3067万美元和5645万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本报通讯员一土本报记者杨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