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我的事业在山区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郭峰同志
本报记者 柳江河 本报通讯员 张桃凤
宁陕县,位于我省秦岭南麓。这里沟壑纵横,山峦起伏,贫穷不说,严重的地方病就象一条无情的锁链套在该县七万人的脖颈上。全县因患甲状腺肿大、大骨节、麻风病等病的人就有八千多人。然而,这毕竟是历史。如今,这里枯木逢舂,该县人民首先摆脱了病魔,已成为我省和全国卫生改革、卫生防疫先进县。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倾注着县卫生局局长郭峰的心血。国庆节前夕,他荣幸地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日前,我们采访了他。
54岁的郭峰,个子不高,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不善言语,给人以纯朴善良、和蔼可亲之感。在我们的一再追问下,他才道出自己在山区奋斗34个春秋的生活片断……
1956年,只有19岁的郭峰响应党的“扎根山区、服务山区”的号召,由省卫校毕业来到宁陕县。那时的县医院只有12名医务工作者和4间房屋。可这些在一位有志青年的眼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下定了决心,要改变山区落后的卫生面貌。
郭蜂每天都要接待不少来自深山的群众。看到他们因疾病缠身的痛苦表情,看到被疾病夺去生命,亲属痛哭的情景,他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这里太需要医生了!他说:“我的事业在这里。”他经常下到农村,为当地的群众看病,搞预防接种等。几十年来,他不知疲倦地奔波,他的足迹遍布这里的山山岭岭。
1984年,他担任了县卫生局长。当时的宁陕县有23所卫生院,因管理不善,有9个卫生院连工资都发不出,欠款严重,甚至到了要关门的地步。为此,不少群众看一次病,要翻山越岭一百多里。这些深深地触动了郭峰:只有改革,才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唯一出路。他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宁陕县卫生改革方案《任务质量百分考核差额补助部分浮动暂行办法》出台了。这在当时,在全省乃至全国卫生系统还属先例。此外,他还针对当地地方病多的特点,在预防、保健、防治地方病等方面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全县推行了儿童计免保偿制,从幼儿预防抓起。有时为了一个幼儿的预防接种,他和医务人员翻山翻玲百十里。经过几年的努力,昔日该县严重的甲状腺肿大、大骨节病已全部根治,150例麻风病人仅剩一例且正在治疗。同时,还消灭了天花,梅毒、鼠疫等传染病。今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对我省37个县进行抽查,宁陕县“四苗”接种率达到97.2%以上,超过了国家标准。同时,该县也被我省定为初级卫生保健示范县
面对所取得的成绩,郭峰说:“我的工作仅仅是开始,我的事业仍在山区,我愿为山区建设奉献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