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9年10月12日
第3版
03

苏联一高级官员发表文章:

经济改革必须重视精神建设

只重金钱忽视道德不能促进物质生产

在改革过程中关于金钱与道德的价值问题,正在引起社会主义国家理论界的探讨。最高苏维埃公开性、公民权利和信访委员会主席福捷耶夫认为:“人活着不光是为了卢布,人活着还要关心灵魂的纯洁和精神的需求。”因此,他强调“经济改革应与人的意识改革同步进行,否则,就会走进道德的死胡同。关心卢布应当与关心道德并重。”

福捷耶夫指出,当前一种错误的思想,似乎认为我们的思想武库一切都已过时,精神鼓励原则已不再适用,社会主义竞赛可以送进历史博物馆去了,而唯一起作用的就是物质刺激了,……这些人的观点是大错特错的。

作者认为,重新评价价值观含,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但绝对不容许贬低社会主义的道德基础。他说,“经济应当与人的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现在,我们国家忠于改革的思想,正全力促进改革的事业顺利运转,并取得胜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道德价值观念。”

作者指出,目前一些学机械制造的大学生喋喋不休地议论外国机器好,日本的电子工业居世界第一等等,似乎我们什么都不行。这种缺少职业自尊、丧失道德方向的思维,必然会影响我们的工程技术水平,也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进程。因此,作者强调:我们的社会不但需要物质支柱,同样重要的是,我们的社会也需要精神支柱,两者不可偏废。忽视其中一点,或者偏重另外一点,都会使我们的社会大厦倾斜、甚至倒塌。

作者最后指出,任何经济机制,哪怕是最完善的经济机制,如果不考虑人的因素,如果忽视道德标准,都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道德充满创造力,充满活力,缺乏道德,物质生产领域是搞不上去的。因此,改革的意义在于:要重新确定社会道德去向,要唤醒人们的自尊心,要唤醒人们的自觉心,共同促进改革的进程,使物质生产领域飞速前进。

(摘自《新闻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