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其身正,不令而行”
——记全国劳模、汉中水泥厂厂长余明桢
1976年5月,余明祯到汉中水泥厂上任了。摆在他面前的现状是:汉中水泥厂负债35万元。一位千部有急事出差,却连钱也提不出来,帐面上只有二角七分钱。
老余说:企业的关键是个精神,现在水泥厂的精神咋样?三个字:散、乱、脏,咱就从这三个字整治起!党委一讨论,全部通过,形成决议:先治散脏乱,头一条治散,以党委书记余明桢为首的一班人,从收拾“飞车队”着手,接着大砍了一批脱产干部,制定了对干部严格要求的“五个不准”和“八条措施”。余明桢自己带头,从早到晚泡在车间里搬料、烧窑、装水泥,连吃饭也和大伙儿一起在食堂排队,从不优先。古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不到一年,歪风刹住了,生产由1975年的19000吨猛增至28000吨,头一次有了完成任务的记录。
余明桢更明白,企业的出路在于技术改造。汉中水泥厂是“大跃进”时代的畸形儿,工艺落后,设备不配套,质量不稳定,劳动环境极差,要前进,技术非改革不可。余明桢亲自带人到山东等水泥厂取经,又四处求人贷款,同时动员全厂职工自力更生建新窑。为了挤出时间搞改建,他组织全厂职工认真讨论,一致通过,把一年任务九个月完成,腾出三个月时间来改窑建窑。数九寒天,他和工人日夜呆在工地上挖土砌砖。1978年元月,改窑建库顺利完成,余明桢连续四个月没睡一个囫囵觉,硬是瘦掉十几斤肉。
开窑试机那天,天冷得厉害,但全厂的职工却围在窑前挤了个密密匝匝,人人都睁大了眼睛捏着两手汗。一试车,顺利通过!原来一班14个人忙得大汗淋漓满身粉尘的活,如今一个人按一下电钮就干了!全场顿时欢呼起来:“成功了!”
成功了。1978年水泥产量猛增到43400吨,产值382万元,利税达到92万元,汉中市水泥厂翻身了。
这还不够。余明桢又带领全厂完成了磨机改造、烘干配套,到1980年,水泥产量达到71000吨!
没有质量就没有了产品的生命。汉中水泥厂要真正翻身,关键在于水泥标号的稳定和提高。于是余明桢又指挥了连续两场战役:“消灭300号,稳定400号”,“保证400号,生产500号”。攻关头一年,老余约法三章,再生产出300号水泥,他和全厂职工一起受罚。配料、球磨、锻烧……每一步他都亲临现场。真是人心齐、泰山移,300号水泥按时消灭了。但到了1978年,突然出现100吨已装袋的水泥质量达不到400号标准。怎么办?余明桢毫不犹豫命令返工。时值8月,骄阳似火,2000袋水泥一袋袋拆包返工,余明桢和大家一起满身汗水满身泥灰,整个儿成了个泥灰人儿。但100吨水泥返工过了关,余明桢的形象也在全厂职工中定型了。
从那之后,汉中市水泥厂的产品一步步往上走,到1980年,全厂水泥标号稳定在500号,汉中市水泥厂在全省全国有名了。 曲亚沙 周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