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9年10月31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走出困惑 吻 (小说) 图片新闻 太白遐思 图片新闻 需要 (散文诗) 图片新闻 养路工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走出困惑

——记全国劳模农民企业家李孟斌

姚逸仙 柳江河

耀县孙家塬是一个历史悠久而辉煌的村落。已的辉煌是和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联在一起的。一千年来,这里虽远离京师可代代香火旺盛。御雌的牌坊、名人的碑文比比皆是。辉煌归辉煌,孙塬村依然是穷,并且在耀县穷得出名。穷的原因:没水、没钱。

1974年,李孟斌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孙塬村三千多人的重担落在了这个从人小为家庭生计而出外担炭、背粮的小伙肩上。

李孟斌和村干部一直苦苦寻塬着一条能使孙塬村兴旺发达,能使孙塬人生活富起来的路。1976年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李孟斌得知制中药针剂、糖浆等利润大,便和村干部背上干粮到西安,眉县等地考察学习,并且取得西安医学院附属二院的支持。药厂办起来,第一次产出了“柴胡注射液”、“胎盘注射液”、“灵芝糖浆”等十余种药品。这些药品经过咸阳药检所和省医药检验部门测定,质量达到标准。当胜利的喜悦刚刚爬上李孟斌的脸时,命运之神却再次戏弄了他,他们的药剂销售因当时政策不允许,不能投入市场。药厂只得停产。穷怕了的孙塬人心疼了,看到几万元换回的东西成了废物,摇头了,命运不该这么快就折断他飞腾的翅膀。这次打击把孙塬村带头人再次接到徬徨徘徊的痛苦中。

孙源村东南有条大沟,对面将军山、锦屏山、宝鉴山象五名高大的武士守卫着孙塬这块土地,五十年代,随着亚洲最大水泥厂耀县水泥厂的落成,宝鉴山成了水泥厂的石灰石矿。30多年来,宝鉴山被削成了一个平台,开采炮声、运输缆车的碰撞声,时刻搅着孙塬人甜蜜而苦涩的梦。“李孟斌又要办水泥厂了!”这消息瞬间传遍了整孙塬村。这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当时的孙塬村虽说距耀县水泥厂很近,却少用水泥来建筑。他们仍称水泥为“洋灰”水泥生产对他们来说是那样的神秘而高不可擎。听说李盂斌要办什么“洋灰厂”,药厂的阴云又罩在了人们心头。有人担心,也有人飘出了凉话,“药厂都烂了,可咋又要胡整。洋灰是国家生产的咱农民能造出来?”村干部们却意见一致:“干,除了办厂,咱孙塬人再有啥法子能富呢?”解释是没时间了,只有行动。

李孟斌到附近一家水泥厂,找到一位工程师,拜他为师。工程师给孙塬人留下一些工艺草图。1983年3月,孙塬人开始建厂施工。为了加快工程进度,李孟斌和村干部吃住在工地,没明没黑地干。108天过去了,一座年产3000吨的水泥厂建成投产了。这年年底就生产出1100多吨水泥,产品被评为省乡镇企业水泥产品质量第一名。可李孟斌没有满足,1984年又将水泥厂扩建改进到年产7000吨。1985年,他又筹建了一条年产44000吨的立窑煅烧水泥生产线。1988年1月10日正式投产。现在,这个村办的东风水泥厂年产水泥5.1万吨,“安军山”牌水泥连续六年获乡镇企业第一名,去年又获省优产品。

李孟斌只有初中一年级的文化,知识的先天不足,激励着他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几年来,他凭着一股拼劲,虚心向行家请教、学习。他学会了立体几何、掌握了机械制造知识,成了设计师。东风水泥厂立窑煅烧生产线由西北设计院设计主体工程,为了省钱,李孟斌包下了非标准件和附属工程的设计。仅此一项,就节省了十几万元,难怪他身边的人说“孟斌为了孙塬村,画的图纸就能装满满一架子车。”正是这种精神才使孙塬村的企业产值由1978年的11万元增加到1988年的240万元,增长了19倍。人均收入由52元增加到307元。全村拥有固定资产1100万元。孙塬村不再贫穷了。

今年,他们又同邻村联办的变电站马上就要通电了,自办的铁路专用线也将竣工。李孟斌的天地更大了,更宽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