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人间重晚晴
——记丹凤县大峪乡敬老院院长徐升莲
1988年10月3日,省、地、县领导派人给徐升莲送来了“好儿女金榜奖”,时过一年,国庆四十周年之际,徐升莲被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在全省“共和国新女性演讲赛”中又夺魁……无数的荣誉,是这位50岁的敬老院长人生历程的见证。
1984年秋天,乡政府将筹办敬老院的担子放在了这位女强人肩上。摆在面前的是17间年久失修的知青住房和3000元经费,钱的确很少,连修房的费用也不够,人手更是谈不上,连官带兵只她一人,这就是乡政府交给她的敬老院。摆在她面前的还有一个现实:家里承包了3亩葡萄园,养了8头牛,30只鸡,还经营着一台榨油机,稍作努力,财源就会滚滚而来。面对着两条道路的抉择,徐升莲选择了敬老院。她说:“领导选中了咱,就说明人家信任咱,还能有啥舍不得呢!”徐升莲当时每月33元工资,但她每月掏40元钱雇人做饭照料家务,为了丢掉拖累,她还卖了牛,卖了榨油机,把30只鸡也无偿地送给了敬老院,走上了她为孤寡老人服务的路。
为了尽早办好敬老院,她拿出自己的1300元钱,四处奔走买材料;雇请工匠,整修房子,美化庭院。经过两个多月的忙碌,敬老院建成了,首批进院的6个老人有了自己幸福的“家”。
为了取得老人们的信任,徐升莲把心拴在了敬老院,既当院长又当服务员,忙得实在是不可开交,1985年冬季的一天,她的大女儿出嫁,谁知那天五保老人彭传英却突然昏迷不醒,生命垂危,迎亲的人和新女婿都上了门,她却在侍候病人。没法子,只好叫一位邻居代她把女儿送到了婆家。说起这事,她至今还内心有愧,深感对不起女儿。
时光流逝了,徐升莲和这些老人们的感情不断加深。1986年夏,流行性痢疾使敬老院的6位老人先后倒下,78岁的彭传英昏倒在厕所,徐升莲将她背回房子,洗涮干净,并为老人买药打针,跑前跑后。祸不单行,他的老伴王顺女因眼睛看不见又掉进了红薯窖。摔伤了左腿,整日躺在床上身不能翻,腿不能动,徐升莲天天守护在老人的身边,端屎倒尿,翻身擦洗,就这样守候了5个月,老人才康复,但徐升莲却累倒了,老人们象疼儿女一样问她吃喝,问她冷暖,守候在她身边。当她的丈夫见到这一切时,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也更理解了妻子从事工作的重要。
徐升莲的事业从来没有止境,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使老人们的生活更加美满,她又大胆地实施了“以院养院”的设想,办起了地毯加工厂,半年收入4万元,全部用于敬老院及扩大再生产。现在她的加工厂己雇请工人150名,年产值15万元,生产发展了,敬老院也前进了,现有的12位老人均搬进了新盖的二层楼房,有了自己的会客室、餐厅和娱乐场所加工厂也搬进了崭新的厂房,工人有了自己的宿舍。
徐升莲用自己的汗水使老人获得了幸福的生活,但她却从没有想起过自己也该享清福了,她说她不会闲下来的。尽管她己深感精力不如以前了,但她更珍惜今后的岁月,真是夕阳无限好啊!(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