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2月24日
第2版
02

读报后的思虑

2月3日上午,一位50多岁的男同志手持介绍信来到本报群工部,要求查一查元月27日本报三版多棱镜栏目中“母子交易”这篇文章的底稿。这是为何?此人是谁呢?原来他就是郑州铁路局西安材料总厂的工会主席郝振华。

原来,正月初二晚,郝主席在单位值班时从陕西工人报上看到一篇题为“母子交易”的文章。说是张大娘的儿子儿媳都在铁路材料厂工作,两口子每月至少300多元工资,可很少给大娘用钱。有一天,张大娘想进城看病,奈何没钱,只好将积攒的30多个鸡蛋拿到材料厂门口去卖。碰巧被儿子儿媳看到了,儿子觉得妈为了几个零钱在厂门口买鸡蛋有失体面,遂上前给了5块钱。身边的儿媳立即将大娘的鸡蛋捡到自己的菜篮里。一边捡一边说,5块钱买30个鸡蛋划算!

看到这缺德的交易,看到大娘有病无人管的悲凄,郝主席心里真不是滋味。他把文章看了几遍,心想,在陕西各铁路分局都有材料厂,到底是哪家材料厂?会不会是自己厂里的事呢?他心中留下了疑团。年前他曾到160多个退休职工的家里进行慰问,自信对这400多人的单位各家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可报纸上批评的情况他还没听过。

为了查清,他把全厂职工名单全部一一核对,也未发现小两口在厂上班,母亲又是姓张的。这时,他还放心不下,心想万一自己疏忽了,张大娘的病不就给耽搁了嘛!

后来他猛然想到报社存的底稿或许能查出,因此一上班就来了。当他得知,文中的“母子交易”的事不是发生在本厂时,他才放心地离去。本报记者 宫玺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