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3月13日
头版
01

不为金山银山所动扎根企业攻克难关

杨用俊革新工量夹具三十多项,被誉为“西北磨王”

本报讯 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彩虹工具厂54岁的老工人杨用俊,多次放弃外面的高薪聘请,立足本厂潜心于磨床的工夹量具革新工作。近10年来利用业余时间革新夹具达30多项,其中有6项获得国家专利,推进了模具生产的国产化进程,成为西北五省有名的“磨王”。

1980年杨用俊调到彩虹工具厂当磨工的时候,这个厂刚建立不久,设备大都是从日本引进的,自动化程度高,精度要求严,生产过程中与之配套的工量夹具很少,绝大部分需要进口,花去了国家大量的外汇。从事磨工多年的杨用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想着自行设计制造高精度平面磨床的多功能夹具和测量尺。于是,他白天干活,晚上设计图纸、工艺,琢磨着夹具、量具的革新办法。每一道小小的改进,都要经过车、钳、铣、刨、磨、热处理等工序,要经过反复的设计和试验,为此老杨将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搭了进去,90%的星期天,他都匆匆吃过饭瞒着老伴钻进厂里搞试制。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收获,从1981年6月起,他设计制造的3批30多项磨床用的多功能工夹量具相继问世并鉴定通过,他磨削的G2模具底座和部件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模具。这一模具是制做电子枪关键部件所必用的,以前主要靠进口,使用他设计的夹具加工成模具,每年可为国家节省外汇十九万美元;他革新的直观角度测定仪可以代替90度角尺和万能角度尺,是目前测量角度方面最先进的量具,填补了国内这一方面的空白;他改进的耳环弯尺凸模,使生产出来的零件质量和寿命大大提高,可提高工效30倍,每年可为工厂节约18万多元。

杨用俊娴熟的磨工技术和在工夹量具方面独到的建树,吸引了许多兄弟厂家、乡镇企业及个体户。河南一家电器厂领导去年3次去他家,以每月600元工资,吃住全包,一年享受四次探亲假的优厚待遇想“挖”走他;有的人给他建议,凭着他搞出来的90度直观测定仪,找5个人办个小厂一年可赚35万元。可这些都遭到了他的拒绝。他说,工厂现在需要我,在有生之年再为工厂搞几项革新是我最大的愿望,除此别无他求。

本报记者 刘鹏 实习生 王震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