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4月05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紧日子抱起金娃娃 三叹麦考尔 图片新闻 谒黄帝陵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紧日子抱起金娃娃

刘礼福

春风初度的的渭南古城。

当一些厂家在“市场疲软”中叹息时,渭南市窗纱铜材厂——这个只有125人的集体企业,却以喜人的经济效益,跨入90年代第一春!

厂长张中俊满怀豪情地宣布:过去的一年,我厂完成总产值130.27万元,是原计划的163%;实现利税14.51万元,比原计划超额了9.01万元……。人们都由衷地赞扬:“这个张中俊呀,带领工人,硬是靠过紧日子,才抱来‘金娃娃’!”

(一)

七年前,刚步入“不惑”之年的张中俊,被任命为“渭南市窗纱铜材厂厂长”而走马上任了。他来到这个座落在沋河桥畔的工厂:一堆堆垃圾,一滩滩污水,几十间风雨飘摇的用竹竿、油毡支撑的厂房……

厂长办公室里,空荡荡的,连个桌椅都没有。车间里,几堆“老掉牙”的作坊家具,生产着没人要的50年代的“老箩底”;一查账,唉!13万多元的亏损,30多万元贷款……更何况,80%以上的职工因发不出工资已放了长假,一大半车间处于瘫痪状态。

张中俊是个“火性子”,他二话没说,从外面求借来一笔款,作为工资,先把放假的工人请回厂里。紧接着,召开厂职工大会,斩钢截铁地宣布:我们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家宝,把工厂变个样儿!

(二)

先抓“改变厂容厂貌”。他给工人鼓劲说:“家有梧桐树,才能招来金凤凰。”靠眼前这种烂摊子,把顾主还不吓走呀?谁还敢和咱做生意!有人问:“没钱买原材料,咋改变哩?”张中俊朗声回答:“靠咱们的两只手!靠那几里长的沋河滩!”他带着工人,拉辆架子车,迎着飕飕扑面的寒风,向沋河滩进发了!半截砖、烂石头、废水泥疙瘩……在他们眼里,都是“闪着金光的宝贝”,将其砸碎后铺在路面上、院子里,再抹层水泥,平平整整的,换了个样儿。仅此一项,要节约四五万元哩。张中俊笑了!工人们也笑了!

一接着,张中俊又抓“新产品”。他瞄准市场要求,组织工人生产石油电缆。在生产中,他既是领导者,又是技术员,一年下来,嗬!给工厂赚回30多万元。有了钱,好办事。窗纱铜材厂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机动车——“小四轮”,为顾主拉货、送货了。而且,翻修竹竿、油毡房,也拉开了序幕!

(三)

厂里原来的涂塑炉,由于进出口窄,只能给幅宽不超过1米的窄窗纱涂染、烘干塑料色。可是,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大量需求1.219米和1.3米的宽幅窗纱,为了生产“新产品”,必须先改造涂塑炉。有关技术单位估计,这项工作得花7万元。

呵!7万元,虽说钱花在扩大生产上,可对刚刚起步的窗纱铜材厂,不啻是抽了一笔血哟!张中俊心疼了,他翻阅有关资料,细心摘录、校正兄弟厂家改造涂塑炉的数据,工作程序……经过反复地琢磨、描画,一张“改造”草图终于在他有力而灵巧的手中诞生了。

在张中俊主持下,由电气焊工、钳工组成“五人攻关小组”他们切的切,焊的焊,弧光闪处,热气腾腾……涂塑炉的进出口严格按照数据顺利切宽;接着,他们又日夜苦干,并四处奔波、求教,先后攻克了“炉温下降”“增加牵引拉力”的难关。涂塑炉终于顺利改造成功了!才花了1000多元,为厂里节约6万多。而且,生产的宽幅窗纱,先后被评为“渭南地区优质产品”、“陕西省优秀产品”,不仅受到黑龙江、甘肃等10多个省、市广大用户的欢迎,同时,还销往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销路打开,厂子起死回生了。靠过几年紧日子的自力更生精神,如今,这个昔日破破烂、濒于倒闭的小厂,终于变成了年创总产值达130多万元的优秀企业!产品也由单一的“老箩底”,发展到玻璃纤维涂塑窗纱、裸铜线等数十种。张中俊也光荣地成长为“优秀企业厂长”!“勤俭劳朴奠富有基,艰苦奋斗写创业史。”厂门口这幅对联,不正是张中俊他们走过的一条奋斗之路,成功之路的写照吗?

图为张中俊在指导工作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