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温故知新 继往开来
本报评论员
1840年的6月,英帝国发动的鸦片战争的炮火,撕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我国长期沦为受屈辱、被奴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也正是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这沉睡的东方巨龙,激扬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锐意变革的爱国热情,开始了漫长地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的英勇斗争。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有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从发达的西方国家寻找救国之道,富强之路。但是恰恰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压榨,打破了中国人走西方道路的迷梦,正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是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才取得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使中国人民真正站立了起来。解放后,虽然我们几经曲折,历尽艰险,但终于冲破了种种压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建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独立自主地巍然圪立在世界的东方。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用鲜血换来的历史经验,是一百多年来斗争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温故而知新,继往以开来。在经历了去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之后,面对着风云变幻的今日世界,我们倍感这来之不易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可爱可贵:在今日的中国,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首先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在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之际,我们一定要牢记这历史的经验教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尊自信自强,勿忘过去,珍惜现在,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