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翁的奉献
——记省劳模、扶风毛巾厂工人韩淑芳
她,叫韩淑芳,共产党员,是扶风县毛巾厂导纱工。岗位平凡而平凡。
1976年,她进厂当了导纱工。这导纱工序是毛巾生产全流程中的关键岗位,导纱接头快慢、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以后各工序环节处理和产品数量多少、质量好坏。为了练出一手过硬的导纱接头技术,整整一年多时间,韩淑芳求拜车间60多名导纱工作师傅,对每人请教不下百余次,把大家介绍的导纱接头经验、体会和方法、技巧,归纳整理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反复琢磨思索,反复实践操作。每天晚上,她带几个纱筒到宿舍,站在床头,认真苦练导纱技术和接头技巧,一练就是两三个钟头。眼睛花了就揉一揉,胳膊疼痛了就伸一伸,腿站肿胀了就搓一搓。后来,她干脆闭上眼睛或者关了电灯,把接上的头揪断,把揪断的头再接上,反复演练速度,直到导纱接头练得运用自如、信手易行,超过部颁每分钟导纱接头30个的标准,达到了54个。后来在宝鸡市同行业工种比武中,她挫败群雄,名列魁首,成为导纱接头标兵。
1984春,厂里让韩淑芳当导纱教练,负责每年新招进厂里的导纱工的技术培训。她一上任。对80多名导纱青工的技术程度一一摸底,分类排队,从时间、内容、目的、要求等方面制定出训练计划,分期分批分层次,进行培训提高。6年来,韩淑芳培训了6茬导纱新工,共120多名,对70名导纱技术素质差的搞了补习训练。经考核,她培训的6茬新工上岗合格率和应知应会程度率都达100%,其中有40多人成了生产技术骨干。在导纱技术培训实践中,她总结出了导纱接头“十句诀”。
13年悄然过去了,韩淑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一个“匹夫”的奉献。是她,第一个把手刀接头改成腰刀接头,并在全厂推广、普及运用,工效提高了部颁标准的一倍。
是她,为企业培训出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导纱工人,节约训练费用两万多元。
是她,解决了绷纱时的风轮晃动、筒子交头、断头率高的问题,创造出了每天导纱十八捆纪录,超过规定九捆半。
是她,班班早出勤,多出勤,13年来超勤500多小时,分文未取,尽了义务。
是她,回收回丝率达99.91%,质量合格率达100%。应当说她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和工人,也做了一个主人翁应有的奉献。
(杨湘如)
韩淑芳在机前给新工传授架纱操作技术。
张金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