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抗英名将关天培
王多立
在鸦片战争中涌现出来的中华民族英雄除林则徐、邓廷桢等人以外,当时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也是其中值得称颂的一位。
关天培(1780——1841),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出身行伍,长期在海军基层单位任职,1833年署江南提督。当时,英国侵略者一面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一面不断地在广东沿海进行肆无忌惮的武装挑衅。为了加强海防,清廷于1834年9月补授“年壮技优。通晓营务”的关天培为广东水师提督之职。
长期以来,广东武备废弛,炮台形同虚设。到任后,关天培亲自勘查了广东沿海各要塞形势和防务,然后及时制定了新的海防措施:修建炮台;加固和调整炮位;添置重炮数百门;在通向内河的江面上设计和督造了粗大铁链,下面承以木排,木排两端系以锚缆,以防止敌舰闯入珠江。此外,他还着力整顿和加强海上缉捕力量,增改营制,督率各营加紧操练。林则徐称赞关天培对整顿防务的工作“殚精竭虑,寝食以之”。广东海防面貌大为改观。
1839年3月林则徐到广东后,关天培积极配合禁烟运动。虎门销烟的具体组织和现场保护工作就是由他负责执行的。在禁烟运动蓬勃展开期间,关天培还率军多次击退了英国侵略者的武装进犯。清廷下谕嘉奖他“奋勇直前,身先士卒。可嘉之至”。
鸦片战争爆发后,关天培督军严守并积极组织渔船、蟹艇,利用各种机会袭击敌人。英军北上攻陷定海,窜至大沽口后,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与英军议和。琦善一到广州,就撤除防御设施,遣散募勇。关天培愤恨不已,大骂琦善卖国求荣。
1841年1月7日,英军突袭并攻占了大角、沙角炮台。2月,英军集中全力猛攻虎门。当时驻守虎门的只有关天培与400名将士,敌众我寡,情势十万火急。关天培多次派人向琦善告急求援,均遭拒绝。他以孤军死守虎门,将自己的随身私财全部分赠给将士,并与游击麦廷章冒着敌人炮火,登上炮台,“大呼督厉士卒,士兵呼声撼山,海水沸扬,杳冥昼晦”。从早到晚持续鏖战了近十个小时。守军阵亡过半,弹药消耗殆尽。关天培全身受伤十余处,鲜血淋漓,衣甲尽染。就是在此危急存亡之时,他仍不忘国体,严令亲随携带自己的官印突围交差。后因炮门漏水,不能燃放,致令英军在炮火的掩护下攻上了炮台。关天培虽然血战终日,遍体鳞伤,但虎威犹在,誓与阵地共存亡,他挥舞佩刀,砍瓜切菜般连刃数酋。最后因伤重力竭,为国捐躯,终年六十岁。镇守虎门的40)名爱国将士也全部壮烈牺牲。
已被罢官尚在广州“待罪”的林则徐闻知关天培战死疆场的噩耗后,满腔悲愤地写下了一副脍灸人口的挽联:“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双忠同坎坷,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
关天培殉国后,人们在他牺牲的地方建祠,以表达对这位爱国英烈的深切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