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古城“水荒”
本报特约通讯员 惠焕章
水龙头开到了最大限,水却一点一点地滴。
水龙头前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水桶、脸盆等,准备接水的人排成了长龙,在炽烈的阳光下焦急地等待着、抱怨着,水啊……
这是近日从西安市昌仁里一个公用水管旁摄取的一个镜头,古城缺水状况可见一斑。
据市自来水公司提供的情况表明,拥有250万人口的西安市日需水近137万立方米,而实际自来水供应能力只有63万立方米,加上一些单位自备井开采的26万立方米,总供应能力97万立方米,缺口达40%。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14公升,比全国人均量少50公升,已成为国内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该司团委书记洪嘉瑞在回忆去年全市缺水状况时说,去年7月,曾一度出现连续数日的高温天气。纱厂东街、下马陵、开通巷、雁塔南路、翠华路等水管末梢或地势高的地区曾长时间断水。半夜三更还有不少人提着水桶满城找水,有工作的在家里脸不洗牙不刷,到单位后洗刷;没有工作的,将用过的水沉淀后再反复使用,可谓水贵如油。邮电学院数千名师生喝不上水,学校每天给每人发几个冰棍。碑林博物馆因缺水,厕所无法启用,害得外宾憋着肚子到处跑。尽管我们组织团员青年坚持每天义务向断水区送水,但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水的缺乏,不仅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而且严重制约着西安的腾飞和发展。供水高峰期,大批工矿企业不得不限制或中断供水,被迫减产、停产,这对陷入困境的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计算。
谈到今夏的供水情况时,中国城镇供水协会陕西分会秘书处吴德昌说,今年和往年相比,明显特点是缺水期来得早,缺水点多面广量大。据气象部门分析,今年7至9月份我省关中一带,将有一段持续高温期,届时需供水矛盾将更加突出。目前市政府正采取措施,一方面争取在8月底以前完成黑河引水工程的前期工程,即将石砭峪的8万立方米(日供)引进城,这样东南郊严重缺水状况有望得到缓解;另一方面仍然对全市企事业单位实行限量供水。当然用机动车送水是少不了的……
有这些措施,相信西安今年的用水高峰期是可以度过的。但是作为每一个公民,我们应该为渡过古城“水荒”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