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走喀麦隆人的路
张正
看世界杯赛,眼见喀麦隆将足坛“超级人国”阿根廷打得落花流水。不禁生出几缕惆怅。中国的足球,何年何日才有“喀麦隆式”的壮举?
非洲的喀麦隆,起点不能不说与我国相似(甚至更低)!可这班非洲兄弟,又凭什么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卫冕冠军呢?
观其足球跃进的轨迹,不外乎有两点,一是“走出去”,一是“请进来”。即让现役优秀球员赴发达国家职业俱乐部踢球;又聘请世界一流教练来执教国家队。喀麦隆阵中球技最出色的7号奥·比耶克、门将恩科诺等,都是在法国踢球的“留学生”,而坐在场边指挥的,却是白皮金发的“洋教授”,这一“出”一“入”,目的只是:缩短与世界足球的距离。
新中国足球搞了四十年,客观而论,中国足球在亚洲所处位置比较,我们不是进,而是退!回首中国足球所迈出的步子,什么“红黄之争”、“主教练负责制”、“足办和体委的关系”等等,不是在体制的怪圈里打转又是什么?而“稳守反击”和“全攻全守”的讨论,国家队入选的争鸣,又有哪一招能将中国足球导向飞跃?
今天的世界,再也不是封闭的世界,追赶足球的潮流,不置身大潮之中谈何容易!
有人会辩解:占广明,谢育新不是出去了?天津的整个希望队不是出去了?不然,我们的“走出去”,青年球员未能作为俱乐部正式的一员参加联赛,充其量算是“旁听”,年老球员则是退役后找出路,现役的优秀球员始终不放,唯一例外是贾秀全、柳海光去南斯拉夫,但那里并不是国际球员流向的球市,所以说,我们并未像喀麦隆那样“走出去”。
再说“请进来”,有人又要强调:天津队请过,湖北队请过,国家队拉到巴西请名教练教过,这不算数?恐怕不能吧,因为从来没有外籍教练被正式授予我们国家队的指挥权!又有人会说:我国穷,拿不出那么多钱。说穷,比喀麦隆,不算穷!再说,请不起巴西、西德的,象喀麦隆那样,请身价不高的苏联教练行吗?再不,请罗马尼亚教练不会太贵吧。
其实,“出”也好,“进”也好,很难用“国情不允许”来搪塞,真正原因在于不变应万变的传统文化心态作祟!现役的国家队从上马以来,从教练到球员有多大变化?国家队内状态不佳者下不来,队外佼佼者进不去,更何谈放下大国之尊,请洋人来掌我们的帅印?
世界杯开幕式一声哨响,让我们看到了喀麦隆人如何将世界冠军打落马下,还犹豫什么,为赶上世界潮流“走喀麦隆人的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