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心那块地(散文)
李顺行
金陵河象一条银白色的绸带,舞过九曲十八弯,在陇山与秦岭的衔手处汇入渭水。
金渭交汇处的金陵桥象一把梳子似的,日日夜夜梳理着泥沙,在桥墩边形成了仿缍形小岛。水流量日趋减少的金陵河,温顺地在这里被小岛挤在一边,紧紧贴着河岸悄悄地流淌着。于是,桥下游一方的河心便裸露出一大片滩地来。
忽然有一天,河心地里荒草被割得千干净净;又有一天,地被翻得平平展展;不久又变成了排列整齐的畦子田。
春天来了,菠菜、油白菜、韭菜、小葱,争先恐后地在那里吐嫩展绿。水灵灵绿茵茵,远远望去,一片清翠欲滴。夏秋之交,绿得发青的菜地里,透着红的关中椒,紫的长茄子,青的大萝卜,白的甘兰,又红又黄的西红柿,异彩纷呈,满目生辉。
种菜的是一位老者,整日头上扣个大草帽。一年四季在那块地里不停歇地干。
金陵桥的来往行人,凡是看到过那块菜地的人,没有不佩服种菜人的精神和技术的。
不知是谁发现了个秘密:“那种菜人原来是咱厂的离休干部。”
这一发现使工厂开了锅:
“他会种菜?”
“会,那年他讲革命传统时,说他在延安给咱自己的军队种了几年菜呢。”
“菜价这么高,他可把钱省老了。”“他不光自己吃,还卖呢!”“我们咋没见过?”“他可鬼了,偷着拉到十里铺市场上去卖大价钱!唉,如今谁见钱不爱!”
“那有啥!他是凭苦力挣钱呢,总比以权谋私要好得多!”
一日,“老有所为”评奖会上,厂领导宣读了十里铺残疾人学校的一封感谢信,其中有这么一段话:
“从1981年至今,你们厂离休干部某某无偿为我校提供各种鲜菜某某万斤,价值某某万元人民币。”
阳光灿烂也罢,阴云密布也罢,他依然精心编织着河心那块地。精心编织着他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