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8月14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挺进齐鲁(报告文学)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挤公共车 开满蓝花的河岸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挺进齐鲁(报告文学)

冯瑜 舜铭

(一)

在我们的想象中,陕西的企业能被邀请去外省搞建设,那阵势是绝对风光的,少不了有一种“援外”的自豪感,而我们作为本省工人报的记者,去领略一下在外壮士的风采,是可以共享自豪感的。于是二话没说,随下去检查工作的冶金部第九冶金建设公司党委书记史久煜,一起前往九冶二公司建功立勋的地方——山东省淄博市。

到淄博的时候,是下午五六点的光景,汽车径直开进了一家饭店。我们心里纳闷:“为什么不直接到公司去,却要投宿这里?”心里想着,作为客人则不好问。史书记跳下车,拍拍身上的尘土,说:“到了,这就是我们的二公司。”我们仔细打量一下这个三四流饭店,名字还不错,“柳泉饭店”,倒有些蒲老先生遗风,只是若按时代标准衡量,比松龄先生当年熬汤听故事的地方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二层饭店营业,三四层机关办公,条件是简陋了点,但毕竟也是二公司的一份产业。谁知史书记和二公司党委董亘古书记听了我们的理解,哈哈大笑:“我们哪有这份产业,这是我们租来的。”

“租来的?”我们有些疑惑。

史书记正言告诉我们,二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什么都是租来的:机关办公室是租来的,职工住房是租来的,职工食堂是租来的……

我们去看了租来的职工“生活区”。

这是一片极其简陋的平房,产权属于齐鲁石化公司,是当年国家重点项目齐鲁石化三十万吨乙烯工程建设大军遗留下来的临时性工棚,随着厂区建设随时都有拆掉的可能,许多外地的建筑单位至今还留在这个“大杂院”里,其中包括二公司的1000多名职工和他们的家属。

从今年开始,淄博市实行淄博市粮票,别说全国粮票,就是山东省粮票在这里也是废纸一张。当地政府要保护当地的利益,可苦了面临着吃高价粮的没有当地户口的二公司几千职工家属。

山东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是国家建设重点,因此也是八方诸侯云集之地,部、省、市、乡镇各级,石化、冶金、建设、铁路各业,建设大军浩浩荡荡,二公司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如同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说沉下去就沉下去,连个漩都不打。

我们最初那种自豪感荡然无存了,陕西的兄弟们原来在外面混得并不怎么样。早知如此,何必当初,难道三秦的沃土养活不了这群男子汉?

(二)

他们有过一番痛苦的折磨。

二公司组建已18年了,是九冶的土建公司,当年他们干完了汉江钢铁厂就和九冶一起留在了陕西勉县。这块地方是鱼米之乡,气候湿润,适合人的生活却满足不了企业生存发展的条件。特别是国家大规模压缩基本建设规模以后,这些吃基建饭的单位更是吃尽了苦头。勉县是无活可干了,荷戟彷徨之际,四处找米下锅。西安、安康,走了陕西4市12县,大小43个建设单位,空手而归,1480名职工的二公司,走到了18年来的最低谷。不能坐以待毙,战略转移的处境无情地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信息来了,山东齐鲁石化公司30万吨乙烯工程吸引了他们;国家重点项目,这可是块肥肉。通过招标,他们承担了厂区给排水工程。于是1984年9月,46节火车皮载着拖家带口的二公司1400多名职工离开了勉县。前脚刚走,所有基础设施便被嗷嗷叫的几个兄弟公司们撕扯干净,想回来是没门了。风萧萧兮“沔”水寒,壮士一去兮难回还,绝了退路,也就义无反顾了,浩浩荡荡开进了齐鲁的土地。

然而等待他们的是块骨头。

就象我们常见的,下水道还没修,柏油马路已经铺好了,于是又得挖。30万吨乙烯这样的重点工程也逃不脱这样的规律,原本应先行的给排水工程却落在了地面装置的后面,与修马路不一样的是地面上林立的装置和密如蛛网的管道是碰也不准碰的。73万个土方,百分之十二是石头,严禁放炮施工,时间要保证87年5月投料运转。好在这支矿山冶金工程锻炼出来的队伍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吃苦,硬是按期敷设了总长达96公里长的给排水管道。首战告捷,优质的工程将他们的名字永久地刻在了厂门口30万吨乙烯工程纪念碑上。

乙烯工程完了,这些辛劳的建设者再也没有理由继续占据齐鲁石化的地盘了。想想也恓惶,常年建设的是厂房楼房,而现在却在为栖身之所熬煎,陕西是绝对回不去了,于是就在淄博张店租了那个“柳泉饭店”的三四两层另起炉灶,重新回到了找米下锅的漩涡。

广阔的齐鲁大地没有嫌弃这些苦干的陕西汉子,豪爽的山东人信任了这些在齐鲁石化干出了成绩的人。到山东的这几年中,二公司凭着扎实的作风,优良的工程,又先后接了淄博钢厂、潍坊焦化厂、济南裕兴化工厂、齐鲁乙烯第三循环水工程、齐鲁石化槽条厂、山东生建83厂等14项工程,产值也逐年上升。85年完成714万元,达公司组建以来最高点;86年达1171万元,突破千万元大关,5年总产值累计7000余万元,胜利实现了战略转移的目标。

(三)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山东,站住脚跟不易,生存下来则更难。二公司是外来户,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沾,靠的就是陕西楞娃的朴实、苦干,靠的就是优良的工程。

1989年腊月三十,这个中国人最重视的日子,淄博市博山区北塔镇的人们在紧张的张罗迎灶的时候,发现淄博钢厂工地上仍象往日一样正紧张施工,简直没有一点“年”的气氛。“陕西人莫非不过年!”九冶二公司的干法使他们迷惑。年还是要过的,陕西人也照样重视这个传统的节日,也要给自己一年的辛劳划一个句号,只是初五刚过,当地还深深沉浸在年的气氛里的时候,二公司的机器又开动了。淄博人说,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干法。就是凭着这样的干法,二公司三队的173名职工用一年的时间,在北塔镇小庄村的一片荒地上建起了一座年产10万吨的线材车间,结出的精神硕果是甲方淄博钢厂在职代会上提出向九冶二公司学习的口号,用以激励自己的职工。陕西楞娃心里热呼呼的。

淄博市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石化、冶金、煤炭、纺织、陶瓷、建材等齐头并进,年产值已突破100个亿,给风得不得了。只是工业的突飞猛进带来了地下水位平均下降6米的严重后果,市政府抓耳挠腮之后,决定从21.7公里外的天津湾给博山区引水,而考虑到资金的不足,工程的艰巨,17公里长的主管道敷设工程指名道姓交给了陕西人。

又是一块硬骨头。

这17公里,要经过17个自然村庄,一个变电站、许多电杆、坟墓,22个折点,还要穿过岩石。苦倒不说,为节省造价,输水管道全部使用水泥管,而直径80公分的水泥管要承受14个压力接头不漏水。这样高的技术条件在国内也是罕见的。难也不说,工期又是那样紧,博山人民眼巴巴望水止渴,工期一天也不能拖。这是让二公司人最担心的。为引水工程,博山人不论男女老少每人集资10元,厂矿机关学校部队义务劳动挖沟,若“砸”在二公司身上,出路只有一条,卷铺盖滚出山东。

“政治”这个词,中国人向来敬畏,它意味着服从,不讲条件,是头等大事。关键时刻,二公司想起了它:“把引水工程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话是再朴实不过了,在这句口号下,不能讲工程赚不赚钱,不能讲有没有条件,更不能讲困难,只能讲:坚决完成任务。

我们去引水工地采访的时候,正是日当午,工地上汽车吊正在吊装管道,5米长的水泥管要下3690多根,已装好的管道蜿蜒曲折,一节一节稳步向前,通向博山人民的希望,也通向九冶二公司的未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