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帮人几十载 芳名传百里
——记蒲城县安王石灰厂厂长张三鱼
本报记者 翟龙 本报通讯员 清泉 潇帆
“穷要有志气,富要有德行”,这是蒲城县政协常委、安王石灰厂厂长张三鱼的传家宝和座右铭,他以此修身,37年做好事成千上万。
传家宝
张三鱼的父亲叫张水娃,有一手绝好的木匠手艺,他一辈子给人做门窗、修犁耙,盖房从不收分文,扶贫帮困数十里有名。
父亲临死时把张三鱼叫到跟前,问:“你知道父亲的为人吗?”
“知道!”
“我好事一生,却一贫如洗,没有什么可给你的,只送你两句话。”
“儿听着哩。”
“穷要有志气,富要有德行,施人图报是小人,知恩不报非君子!”说完便咽了气。
张三鱼刚9岁,一天去村城门内厕所,捡到一个鼓囊囊的手帕,打开一看,好厚的一摞子钱,他高兴极了,母亲久病在床,全家人正头痛无钱看病哩。他一口气跑至家,冲着母亲喊:“妈,你看多少钱。”
“哪里来的?”
“捡的。”
“还给人家!”
“没一个人看见,何况……”
他妈生气地说:“还记得你父亲的话吗?记得,穷要有志气,富要有德行。”他扭身就跑,在村里挨家挨户地问,终于找到失主,失主给他买了两个羊肉包子——那是多高的奖赏啊,那是多香的包子啊,时至今日,那肉香还在唇边萦绕。
好事做了37年
张三鱼从9岁开始做好事,算起来已有37年。村里办学他捐款(1200元),乡上成立集会他捐款(1400元)。为了鼓励全村青少年成材,他用自己的钱设立成绩优秀鼓励奖。村子通往东山和学校的两条路共3里长,1985年他不仅掏钱修好,而且随后每年都要拿出3000元维修……
张三鱼不仅积极扶持和资助各类社会公益事业,对贫寒及遇到天灾人祸的村民更是不遗余力的相帮。张栓锁父亲去世,由于家贫过不起事,张三鱼给了100元和一车炭。张社娃媳妇产后大出血,没钱住院,张三鱼立即送去200元。富平县老庙乡南昌村社员李富有,和张三鱼非亲非故,而且从不认识,家里断炊后,因听说张三鱼扶贫帮困,便慕名而来,向张三鱼求借,张三鱼二话没说,给他500斤粮。从此,连续8年帮钱帮粮。一次,张三鱼听说李富有准备让孩子休学,他连夜冒雨步行10里赶到李家,说:“困难是暂时的,娃娃前途不能耽搁,书你让娃念,上学钱我包了。”李富有的二儿子后来考上省财经学院,张三鱼一直供他读完大学。李富有临终时,只给孩子留下一句话:“可以忘父,但不能忘你三鱼叔!”
张三鱼不穷,不穷是因为他能干并不挥霍,1986年以前,张三鱼为大队灰厂和乡水泥厂跑了13年采购,1986年以后,他经营一个现代化立式轮窑,年产120吨,产值效益每年少说也有6万多元。
那张三鱼富吗?不!别说其他电器,连个黑白电视机他都没有。院子没有大门,每顿饭总是一碟辣子,一碟盐。老婆孩子整天穿着补钉摞补钉的旧衣服,办灰厂所挣下的钱,张三鱼全部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和扶贫帮困上。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