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葬何处?
易旭东
9月30日(农历八月十二)是蒙古族雄杰成吉思汗秋季大型祭奠日。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病殁于六盘山(今甘肃清水县),终年66岁。
成吉思汗死后,他的陵墓连同其二世窝阔台、三世忽必烈等蒙古帝王之墓,至今未见踪迹。日本《读卖新闻》报道:从今年春天开始,蒙古科学院和日本考古学家联手调查,拟花三年时间完成计划。调查地点以蒙古东部肯持地区的三个地方为重点,使用考古学知识和最新高技术探测法,以解这历史之谜。
可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南部地的伊金霍洛旗的草原上,高高耸立着一座宫殿,数十公里之外,就可遥见它雄伟的身姿;——这就是具有300多年历史,闻名遐尔的成吉思汗陵宫。
成吉思汗葬在何处?他的陵宫何以建在鄂尔多斯高原上?
《黄金史》、《多桑蒙古史》等史书认为,葬地在成吉思汗故土不儿罕山(即今蒙古肯持山),而清代《钦定理藩院则例》、《蒙古游牧记》等书却认为,葬地就在鄂尔多斯草原。对成吉思汗葬地还有许多说法。
1935年在鄂尔多斯出土的元将突拔都的出征日记说:成吉思汗灵柩回蒙古故地时,车轮突陷在一块平漠洼地上,任凭人拉马架,拉灵车的神驼(白骆驼)再也不走,官员们想起了成吉思汗路过此地时曾吟诗道:“花角金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并对部下说:“我死后可葬此地”,便把衣冠在此葬下,并且留下500户达尔扈特人,专门侍奉成陵。文中提到的平漠洼地即今日的伊金霍洛。
伊金霍洛是蒙语,意为“君主的园陵”,即成吉思汗的陵寝。它在内蒙古伊克昭盟东胜市西南65公里处,陵园占地长、宽各15公里,面积合225平方公里。
各种史料何以互相矛盾呢?原来元代的大汗、皇帝等人的墓地对外人绝对保密,以防他人日后挖凿坟墓。“葬后必驱万骑踏之使平,至草长无迹乃已”,《马可波罗游记》也记载:“大汗葬时极秘密,沿途见人,皆杀之殉”。
后代为便于祭祀成吉思汗,在离葬地甚远的蒙古草原上,建立了专门奉祀的象征性灵寝,即“八白室”——八顶白色毡帐(蒙古包)。并把安放“八白室”的地方命名为伊金霍洛。
“八白室”里分别供奉的是:成吉思汗及其三位夫人的灵柩,和白色神子图,祭天用的檀香木奶桷、弓箭、马鞍、马具等珍贵物品。如今的成陵后殿里安放的三座白灵柩包,是以史籍上的“八白室”灵寝为依据的。
成吉思汗灵寝自清初迁到鄂尔多斯草原上的伊金霍洛之后,曾几经搬迁。
抗战爆发,日本侵略者对成陵心怀叵测,蒙古人民将成吉思汗灵寝迁移到甘肃榆中县兴隆山。1939年6月21日途经延安时,中共中央代表谢觉哉、八路军总部代表滕代远和八路军联络部长王若飞等参加了祭尊仪式。中共中央、毛泽东同志、八路军总部及陕甘宁边区政府向成吉思汗灵堂献了花圈,群众列队瞻仰了灵柩。
1949年,成吉思汗灵柩又被迁到青海省的塔尔寺。
1954年,根据广大蒙古族和各族群众的要求,又将成吉思汗的灵柩迁回伊金霍洛故地。4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组成了迎灵代表团,举行了隆重的祭陵盛典。至此,成吉思汗灵寝又回到了曾经安居过300余年的故地。
自幼守护成陵,并从12岁开始跟随成陵迁徙到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青海塔尔寺的达尔扈特人、成吉思汗陵管理所所长沙日勒岱(汉名:王勤学)告诉记者说:我们要找的绝不应是成吉思汗秘葬的尸骨和陪葬的财宝,而真正要寻找的应该是那种不畏艰险、自强不息、增进团结、无坚不摧、力促统一、永求进取的成吉思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