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发扬延安精神 建设四化强国
本报评论员
1949年10月26日,毛泽东同志在给延安和陕甘宁人民《复电》中号召要“永远保持过去十三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四十一年过去了,我们祖国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历史翻过新的一页的时候,我们还要不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呢?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目前,有的同志以为现在已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延安精神所倡导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已成了昨日黄花,过时的皇历。这显然是一种错觉。坚持四项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自然,我们不能回到闭关锁国的老路上去。但是改革开放对我们来说只能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而不是依赖列强,全盘西化。我们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振兴中华,而不是处处跟着别人的屁股亦步亦趋,当尾巴,作附庸。因此,在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学习西方的管理经验,进行经济文化交往时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促进内因变化,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就更加需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消化吸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是靠自己的奋斗,而是靠别人的恩赐或者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富强起来的,何况我们这样一个十一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当前西方还没有放弃,今后也不会彻底放弃对我们的“制裁”。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发扬延安精神,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今天我们强调发扬延安作风,并不是说要人民过过去那样的穷日子、紧日子,而是要人们牢记它的宗旨,继承它的精神实质,并加以发扬光大。延安精神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但就其实质来说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奋发创业的革命精神。从更深的层次讲,也就是为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理想,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夺取胜利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这里面一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二是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三是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顽强作风。在这个意义上讲,当前我们更需要强调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一个时期来,一些人奢侈之风滋长,甚至于腐化堕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丢掉了延安作风;一些人崇洋媚外,否定社会主义道路,主张全盘西化,其根本原因也在于丢掉了延安作风。假若说,过去延安精神曾经指引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夺取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的话;那么,今天它更是我们振兴中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不能须臾离开的传家宝。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在全体干部、全体职工中进一步加强延安精神的教育,在全社会造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