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了解昨天热爱今天
——赞“爱我中华”读书演讲活动
本报评论员
看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不仅要看经济力、科技力、政治力和文化力,还要看凝聚力,即看一个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对炎黄子孙最具号召力的旗帜。
在企业、商店、学校职工中,由纪念鸦片战争一百五十周年而逐步兴起的“爱我中华”读书演讲活动,通过组织阅读中国近代史方面的书籍,运用演讲这种自我教育的好形式,帮助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从了解昨天的屈辱中奋起,更加热爱今天的新中国,已收到了激发爱国主义精神的良好效果。
“爱我中华”读书演讲活动的演讲,有讲为拯救中华民族而不惜以身殉国的英烈的,有讲在祖国困难时毅然回国报效的学子的,有讲宁愿挨饿而拒不为日本帝国主义生产的工人的。这篇篇演讲让我们看到一个事实:在遭到帝国主义的入侵,我国面临着被瓜分、亡国亡族的危机情况下,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我国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命运,真正独立自主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去年的“两乱”中,一些职工之所以在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鼓吹下上当受骗,甚至对党和社会主义发生怀疑,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我国的昨天了解不多,对中国近代史的知识比较肤浅。这是一个沉重的教训。因此,要在“爱我中华”读书演讲活动的推动下,引导职工加深对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的认识。
列宁曾经指出:“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选集》第三卷608页)在我国几千年历史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爱国主义的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在今天,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要在继承千百年来爱国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方针,立报国之志,学强国之才,把“爱我中华”的理想落实到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实际行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