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不知劳累的“老黄牛”
▲从安康水电站至西安南郊330千伏输电线路12月9日11时带11.6万千瓦负荷投运,与关中电网正式联网运行。(李传江 邓允征)
▲工商银行西安解放路办事处在信贷部门提倡“一让坐、二倒茶、三办事、四送客”道德规范。
(冯桦)
▲庆安公司劳司青工李道全日前代表国家赴新西兰参加亚太地区残疾人运动会。 (石崇道)
▲由省化工安装公司筹资兴建的兴平实验化工厂今年4月投产,现已销售润滑油1000余吨,实现产值260万元,利税10多万元。 (杨文广)
▲截至11月底,中国工商银行西安太华路分理处储蓄存款突破亿元大关,今年净增存款2000多万元。 (翼之 西关)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新型医疗器械——肩托气浮式颈椎牵引固定架,近日在秦川机械厂投入批量生产。 (田高良)
泾阳县云阳镇有个龙泉乡,离县城20里,云阳粮站在这里设了个粮食收储点。这里条件差,好多年前,有的站收储员去工作,干不了几天都收兵回营。50岁的王学礼说:“我去。不就是吃点苦嘛?我这把老骨头还硬着哩!”
这一去,他就干了8年。
隔出仓库的一角,两张破席盖了顶,就成了王学礼的居所。这里冬天漏西北风,夏天小麦发热温度高达30℃。不久,王学礼掉了好几斤肉。
这里虽说是个点,但一季要收300万斤粮食,平时全靠王学礼一个人忙。到了收粮季节,老汉常常只在麻包上打个盹儿起来又干,啃个干馍就是他的一顿饭。去年,正当夏粮收购接近尾声,天气突然变化了,马上要下暴雨。王学礼眼看露天堆放的几十万斤小麦要被水淹泡,急得直流眼泪。县站的汽车因路不好开不进来,王学礼硬是和大家一起用架子车来回拉运,脱光了膀子在雨里淋了20多个小时,把37万斤小麦全转到了安全地带。连劳累带雨淋,他昏迷了,却还在闭着眼睛向别人交待龙泉点上的大事小事。
还有一回,80万斤高水分玉米一时调运不出去,眼看就要霉变。他急了,一个人一袋一袋拉到公路上去晾晒,湿玉米摊了二里路长,他就在路边搭了个棚子日夜守在那里,使80万斤玉米颗粒无损地归了仓。今年收小麦时,有人想交湿麦,他却铁心严把质量关。听说有人要“收拾”他,他说:“这几天我就是睁眼不认人,就是县长来说情,就是要了我这条老命,也别想让我收湿小麦!”就这样,他在龙泉粮点收上来的270万斤小麦全部达到二级验收标准,硬是堵住了说情风。泾阳县粮食局的同志们说:王学礼这个人,真正是个不知劳累的老黄牛!
(常新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