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漫画作者王书贤
韩小士
走进他的工作间,各种仪表仪器晃得人头晕。他是计量工,整天和压力、温度、流量打交道,不容一丝疏忽。这似乎跟漫画创作多少有点矛盾。他看出了我的疑惑,打开了话匣子。
“在重庆上小学时,一次在上学路上捡到半张报纸,上面的一幅漫画把我吸引住了。从此就注意搜集报纸上的漫画,最早的那半张报纸现在依然是我的‘家珍’。后来去川贵交界处的山村插队,又招到县上当税务干部,再后来调回陕西当工人。我一直喜欢欣赏漫画、收集漫画作品。真正走上创作之路却很偶然,1981年夏天我听说金箍棒漫画学会要举办学习班,赶紧跑去报了名。顺手买了咸阳到西安的市郊火车月票,天天下了班赶到西安去听课,下课找个地方睡一会儿,第二天赶头趟市郊车回咸阳上班。参加那次学习后创作的劲头上来啦,没过多久省上办漫画展览,我有两幅入选,《陕西工人报》还发表了其中一幅……”说到这里,他好象又沉浸在当年发表处女作的那种喜悦中去了。
从此后他便一发而不可收拾。作品开始连连发表,到后来《讽刺与幽默》、《漫画月刊》上也出现了“陕西王书贤”几个字。1988年他大获丰收,收到四张获奖证书。然而发表他作品最多的还是《陕西工人报》。“没有这家报纸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他深情地说,“我是在《玫瑰园》中长大的一棵小苗。”是啊,在《玫瑰园》中长大的又何至这一棵苗!书贤自己的刻苦也是他较快进步的原因,去年他因阑尾炎动了手术,伤口还没长利落就听说省新闻漫画研讨会要在渭河电厂扩建工程现场举行,于是手捂着伤口乘汽车颠了20多公里赶到会场,又跟大伙儿一起写生创作,谁也不知道他是从医院溜出来的…
可是他对自己还不满意,蹙着眉头说:“这构思和造型还得下功夫!自己底子浅啊。”前几天接到他的电话,才知他调到咸阳国际机场工作了。我想,将来世界各地的大型飞机在北蟒原上频频起落,这种色彩极浓的现代化景象和这片浸透了古老文明的土地中间的反差多么强烈啊!书贤也许会在这种对比明显的环境中构思出更巧的“点子”,画出更好的新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