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02月07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周原卧虎 懒得睡觉 图片新闻 春宵一刻值千金 陕西人口之最 登大雁塔 赶年集的山里人 广告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周原卧虎

李沙铃

兴许饿了,建民、余良和我,在兴平路口吃完一盘猪耳、口条及大碗棍棍拉面后,直奔西路,不足一小时,进了周原西北机器厂大门。

时值深秋,果瓜丰收,柑桔、红枣、香蕉遍地可见,空气也显得沉甸甸的。

厂长助理杨栓满,端盆出来倒水,正好相遇,我握住他湿拉拉的手久久不放。他抱住我半个身子久久不丢,激动地说,“可把你等来了”。热情和亲切,就无需再向下叙述了。

机器厂今年50大寿,来的客人很多,专家楼、招待所都拥满了。但多是开厂元勋,不为吃喝取礼,总想故人相逢,叙旧议新,说些年轻壮举,致些晚晴祝福,让回忆的色彩,在时光地流逝和前进中,颜色更浓一些,光亮更明一些。

从我的年龄记忆,西北机器厂已经很老很老了,就像祖父的胡须一样,说不清有多大岁数了。儿时,总听人说,蔡家坡有个兵工厂,名声很大。

今天一看,它已变成一个电子机器厂了。不仅国内许多地方有它的产品,就是日本、印尼、朝鲜、罗马尼亚、古巴、泰国、埃及也都有他们的项目和品种。仿佛一只老虎卧在周原遗址上,发挥着它的吞吐能量,给中国工业壮胆扬威。

彦林厂长很忙,被十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团团围住,脱不开身。栓满硬要打电话让彦林来看我,我拒绝了。都是知交,何必“花架”,就让他认真地向“无冕之王”作汇报吧。我随手拿起一张《经济日报》,坐在栓满办公室的沙发上,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

傍晚,吃过岐山臊子面,我和建民、余良到厂区散步去了。

厂房连着厂房,住宅挨着住宅,树稠花红,人海穿流,热腾腾的空气,给人一种兴盛奋发的印象。置身其中,自身也觉得格外地鼓舞有劲了。

很早以前,我有个错觉,总认为机器厂的人都是弄机器的,除了直线、三角、几何、铁棒、钢棍外,就再没有什么软和的东西了。真正进入“机器世界”,才晓得他们的思维比头发丝还细,他们的激情比演员还丰富,他们的心灵比菩萨还慈善。栓满说,“比如我们生产的高产梳棉机要是梳得不细不精,粗制滥造,我们怎么能睡得着觉呢,怎么能吃下饭呢!……”是这样的,要说是绣花,他们下的功夫,比姑娘们捉绣花针穿刺还要大得多哩!

工余之时,机器厂就变成一座“文化厂”了。书法绘画,吟诗歌唱,球场角逐,剧院表演,真是再热闹、再红火、再动情、再欢乐不过了。那个业余“秦腔剧团”,就有不少师傅,“当官的”也前去助兴。

彦林厂长,头一个偏嗜书法,他的办公室时刻摆着文房四宝,做完大事,就来几笔,连随时办公的便笺,都是书法批复,我看了他写的“西机精神代代相传”,确感富有“神韵仙功”。

书记文卿,更是一个“武深文厚”的作家,《厂歌》歌词就是他写的。我读着——

历史悠悠,美名天下扬。

我们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顶天立地闪耀着时代之光。

我们是电子工业的栋梁,

前途无量!……

深深感到,这儿不光有硬梆梆的“铁将军”,还有《丝路花雨》,还有《箫史弄玉》……

早晨,蔡家坡一天彩霞,空气清新甜香,卧在平坦肥沃西府原上的这只“虎”,正在和满载旅人的西去西北的那个“铁虎”,争个高低。它们两个虽然都是姓“铁”的,但是,“原虎”背上驮的可不是旅人,而是一个“电子工业世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