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03月07日

陕西工人报第2版 巴山“月老”情 省保险系统合理化建议活动有成效 西安市总工会表彰一批女能手女状元 简讯 守候五日 偷铜贼落法网解囊相助 工友妻得救治

当前版:第A2版:第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2版
02

巴山“月老”情

本报记者 桂维平

庚午冬月。

一列“绿色长龙”穿山越岭,把我带到了襄渝铁路之颠的空中小站——巴山工务指导区。

连日来,在那飞峡跨谷的大桥作业点,在那幽深漫长的隧道作业区,工友们纷纷向我谈论起你:说你是巴山“月老”,夸你是养路工的贴心人!

当得知你已启程奔省城接受“陕西省优秀工会干部”的殊荣时,我终于在行程匆匆的半道上截住了你:管煜,唐山小伙儿。一个普通的桥隧领工员,巴山指导区的工会主席。

“你今年该有30多岁了吧?”“34岁了。1975年我从延安高中毕业下乡,1977年招工上了铁路,不久就到了巴山,成了地地道道的巴山人……”

你那清瘦的脸宠上,虽带有几分倦意,但却闪着一对自信的眸子。你深情地向我娓娓道来:

巴山是个苦地方。是襄渝线中段条件最艰苦的区段,方圆百十里人烟稀少。工区在山上,宿舍在山下,上下山只有一条小路,遇到雨雪天,真有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滋味。提起吃饭大伙就犯愁,总是“老三样”——咸菜、馒头、煮白菜。提起找对象就更愁煞人!当地有句俗话:“有女不嫁巴山郎。”记得当时有几个小伙子高兴地领着对象来巴山,下车时还成双成对手拉着手。可当姑娘们看到巴掌大的天,一个个的脸阴沉了下来。谁知第二天姑娘们就坐慢车、扒货车急匆匆地走了。你说让人寒心不寒心!工区的一些“光棍”汉们有时急得抓耳挠腮,逮住点空儿就跑到车站那巴掌大的站台上看客车,冲着过往列车里的姑娘挤眉弄眼,解个“眼馋”。在这儿,没有一个人表示愿意扎根一辈子。可他们一扎下来,就是5年、10年,甚至一辈子……可敬的小伙们能改变穷山恶水,却没法把山外的姑娘拉进山。

“管领工,我是想安心,可没个家,叫我咋安心?”

“管领工,你要是能给我找个媳妇,今后我要是再调皮,你咋收拾我都行。”

伙伴们平日价冲着你嚷,对着你说。于是,你一有空儿就到处转悠,与姑娘们“扎堆”,学着当起了“红娘”。1988年初,紫阳工务段给巴山桥隧领工区分配了10个姑娘,这可是个“内部分配、就地消化”的好机会。当时,你乐得不亚于那帮“光棍”汉们。你一天到晚泡在工区里,找这个姑娘聊,找那个姑娘谝,想方设法为小伙们创造接触机会。而姑娘们呢?十个哭,五对闹,说啥也不乐意!她们心里象明镜似的:一旦被这群“光棍”汉“粘”上,调出巴山的愿望就化成泡影了。

为了工友的欢悦,你没有灰心;为了他人的幸福,你没有泄气。你与党支书郭志森、工长袁广林共同研究后,根据姑娘和小伙的自然条件、家庭状况等要素,推出“最佳劳动组合方案”——让“光棍”们与姑娘们签订“师徒合同”。又是你先把“师傅”们召集在一起面授机宜:粗话、脏话不许说,脏活、重活、危险活抢着干,业务技术要手把手地教,上下班的路上工具要抢着拿……

钱,你不知搭了多少;时间,更不知你耗了多少。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哪!一年多的光景,10个“徒弟”中竟有6个投入了“师傅”的怀抱。个中心血知多少?“徒弟”张小红说:“为我俩的婚事,管领工真是操碎了心。”“师傅”樊建新说:“今后再不好好干,就对不起咱管领工!”

青工周建广,家在咸阳。平日价衣衫不整,喝得烂醉,工作吊儿郎当,一月工资半月花,半月胡弄度时光。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苦口婆心地给他先后介绍了3个对象,都因女方看不上而告吹。你又四处奔走,终于在四川万源县物色到有个小杨姑娘条件相当。便利用星期天带着小周到万源与“川妹子”相亲。临行前,你不仅亲自给小周剃胡须、整发型,而且拿出自己的新衬衣、领带、西装和皮鞋,把小周里里外外“武装”了起来。结果,“第一印象”不错,他们还真的谈上了。可谁知“好事多磨”,姑娘的父母说啥也不愿意。又是你利用休息日,提上礼品,三番五次登门去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半年里楞是跑了10多趟,终于使小杨的父母回心转意,答应了这门亲事。从此,周建广工作、生活象换了个人似的,一匹“野马”变成了“骏马”。

那日,在周建广的居室里,刚当上父亲的小周对我说:“如果不是管领工把我当亲兄弟待,就没有我的今天。”站在一旁的“川妹子”杨家群高兴地说:“结婚前,建广连象样的衣裳都没得!相亲时穿的还是管领工的衣裳。现在我们有了冰箱、彩电、转角组合沙发,还有了可爱的小宝宝呢!这都是管领工的功劳啊!”

秦巴山区有句“顺口溜”:“媒婆媒婆,吃着拿着。”在大伙儿的记忆里,在成功率极低的状况下,你先后使11对青年喜结良缘,终成眷属。这需要何等的情爱和耗去多少心血啊!你不但没有享受过“媒婆”的福份儿,却反而倒贴了400多元钱。你就是这样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笑盈盈地主持了一个又一个婚礼!每当看到对对新人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时,你总是笑出了声,笑出了泪……

巴山工区的环境是恶劣的。人们还清楚地记得:有一年的夏天,你带着工友去排除白岩隧道山顶上的危石,一块巨大的石头越过你的头顶落下了山谷,许多工友都吓呆了!你却因躲避巨石扭歪了脚,当时连脚心都泛了青。然而你硬是咬着牙关,忍着疼痛,让工友用绳子把你捆在松树上,坚持指挥大家用钢钎把摇摇欲坠的危石一点点敲碎、运走……平时你70%的时间都耗在了工班里,与工人们吃在一起,聊在一起,干在一起。为了使大伙尽可能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满意,你亲自下伙房,订食谱。有两个工人生活困难,爱人都没有工作,又是你跑前忙后,帮助他们贷款500元,合办了一个小饭馆,解决了生活难题。为了大家工余班后有个乐处,你发动大家张罗着将铁道兵遗留下来的一间简易平房,改造成了文化活动室,把欢声笑语带给了大伙儿……

有人曾困惑,在巴山这巴掌大的天地里,为什么你的心胸如此豁达、深遂,为什么巴山人与人之间能有这般真情?一位走过巴山的中青报记者曾留下这样的“注释”:“巴山是苦,但巴山的人都是好样的!只要和他们相处数日,对谁都是一次净化、一次陶冶……”

也许人们还很难想象,在你促成一桩桩美满婚姻的时候,当你把全部爱心倾注在巴山工友和桥隧之中的时候,你这个平时乐呵呵的“月老”心上,却流着辛酸的泪……

你那心爱的儿子,在4岁时被确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其病情发展结果是:13岁左右瘫痪,20岁左右死亡,现无任何有效治疗方法。为了医治孩子的病,你的爱人——一个普通的养路工携子东奔西颠,先后到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等地到处求医,前后花了11000多元,为幼小的生命寻求着希望之光。如今孩子已9岁多了,摇摇摆摆站不稳,穿裤子连腿都伸不进去。你的妻子累得3次吐血,几次欲寻短见。而你仍奔走在大巴山,无暇回家照顾妻小。伙伴们嗔怪了:“管领工,你是不是太没感情了,你就不能多回几趟家?!”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你何尝不想与妻儿团聚,可巴山的峡谷峻岭之间,有你负责的桥隧工区,还有一大群光秃秃的、整日厮守在一起的工友伙伴。

你平时把泪水往肚里流,可脸上还总是挂着笑。因为你非常清楚:在条件艰苦的巴山工区,如果领工员脸上有了阴云,会给大伙带来怎样的骚动和不安啊!每当你休假回到那紫阳的小家,目睹那遗弃满地吃剩的方便面袋子,看到妻子那瘦削的身体和儿子暗淡的目光,你的心在流泪,在滴血。你曾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你有一位与电视剧《渴望》主人公慧芳同名的好妻子,她很贤惠、善良,也很不幸!每当假期一满,慧芳就默默为你打点行装,催你速返大巴山工区,回到180多位艰苦岗位的工友之中去。你非常爱你的妻子和儿子,为了巴山桥隧的安全畅通,为了工友们的欢欣喜悦,你似乎欠他们母子的感情太多太多。

马年岁尾。

中央电视台在播映“黄金时间”,几度推出反映巴山养路工情怀的电视专题片《巴山路魂》,在九州方圆引起了较强的反响。巴山“月老”——管煜隐埋着自己巨大的不幸与痛苦,把全部心血倾注于他人的幸福,把全部爱心融进了魂系梦绕的桥梁、隧道……

你的事迹不胫而走。慰问信,提供秘方、推荐治疗医院的函件,象雪片似地向你飞来。

一日深夜11时,四川宣汉七一一厂的一位职工风风火火地叩开了你的家门:“你是管煜吧?我叫陈定和,会耳针和推拿术,是专程来给小少华治病的。”当你得知来宾是看了电视片后,几经周折自费来到巴山,又从巴山赶到紫阳时,你的眼睛模糊了;双手颤抖了!此时,一双北方汉子的手与一双南方汉子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爱在这里交融。

爱在这里升华。

爱是真挚无私地奉献。

至此,巴山“月老”的故事似乎才刚刚开始。仅仅是开始。

其实,是你走进了自己所理解并为之奉献的社会生活,你才有了大巴山一样的豁达和坦荡,你才对工友溢满了真诚与厚爱……

管煜,全国火车头荣誉奖章、郑州铁路局劳动模范、陕西省优秀工会干部等光荣称号授予你,你受之无愧!她正是你人生轨迹中的闪光银线。 (题图 高明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