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作,他永象一团火
——记省优秀工会干部陈祖奎
齐宇强 曲亚沙
青山嶙峋骨自秀
陈祖奎,朴实得近乎拙。穿着朴实,长相朴实,待人更朴实。无论是过去当地区工会的组宣科长还是现在任地区工会副主任,初见面,您怎么也想不到他是个处级干部,绝对当成老工人。一交谈,难辨许多字音的川味秦腔,让人听得蛮费劲,更显出他那朴实的拙来。就这么个不起眼的人,却干出不少令人赞叹的事。
1983年底,省总工会领导来渭南地区检查工作。结果,来的领导心凉,当地同志惭愧。不过也难怪,工作无起色,文革10年,将基层工会破坏得大伤元气,要恢复发展,得有个过程。上级一走,地区工会的领导急,任组宣科科长的陈祖奎更急,和薛志远主任又是找原因,又是想办法。末了,非常坚决地要求派他下去抓点。领导同意。点选在渭南的“西伯利亚”——合阳县。
当时,合阳县不少基层工会工作的局面,让雄心勃勃的陈祖奎心酸。一些工会干部,似乎低人一等,说话松软,办事不力。这样的工会,存在尚难,何谈给工人办事、参政议政!陈祖奎没有泄气。他狠抓基层工会的班子建设,纠正工会干部妄自菲薄、自轻自卑的思想。每每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许多同志说,实在看不出,朴拙的陈祖奎,真是个工会工作能手。一样的话,他说出口,有力带劲,象给你心里点了一把火,烧得你恨不得马上就投入工作。解决“脑瓜”问题的同时,陈祖奎还协助县工会制定出奖罚分明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昔日工会工作无样样变成硬杠杠。帮他们办培训班,培训基层工会干部的思想和业务。
那些天,陈祖奎和县工会的同志找各企业党政负责人,找工人群众,向他们苦口婆心地宣传工会工作的意义。刚出这个公司,又进那家工厂。县工会的同志至今还感慨:老陈这人真有韧劲,不说他忍耐腿疼、口渴、肚饿的本事,单受冷遇,搁一般人早炸了,可他不仅不躁,硬凭好脾气软语言,把事办得顺顺溜溜。
就这样,陈祖奎用3个月的心血和恒劲,协助县工会的同志,使整顿建家工作当年就大见成效。11月,全区在这里召开现场会,随后,他们的经验在全省做了交流。
殷殷心血凝作珠
熟悉陈祖奎的人都说,他那支笔,在渭南工会系统数一数二。他听了,总憨憨地一笑:别乱吹,不过是将别人的经验,硬磨到自己的纸上而己!好个“磨”字,谁能知此字包含了陈祖奎的多少心血、多少艰辛!
这个故事可窥见一斑。合阳县整顿建家工作受到省总肯定后,要求出材料。谁写?当然陈祖奎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于是,受领导之托,陈祖奎二话不说,又到合阳。
吃过“写材料”这碗饭的人都知道,这“活”要应付,尚且得出几身汗;要写好,纸上便不是字,而是汗,是血,是肉!在合阳县木偶剧团的简陋旅社的旧木桌上,他一趴就是22天!县工会的同志说,这辈子还没见过写材料这样入魔的,简直邪了。当时,天气热,蚊子多,陈祖奎便让电扇对腿扇。有时疲乏得眼睛胶在一起,他便用凉水洗头,一清醒,又写。看见的人,没有不感动的。为了感激,也为了降温,好心人给他送去几个西瓜,可他连吃西瓜的时间也腾不出,几个瓜硬放烂了。
材料写成,理应喘口气。陈祖奎直奔省总听取了意见,又赶回合阳修改,桌上一趴,又是7天。说来,人们也许不信。去西安,回合阳,经渭南时,他竟没有想着回离开将近一月的家里看看。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的千古美谈,今天,陈祖奎为了工作不知有多少次过家门而不入。苦心没白费!合阳的这个材料,在省总召开的会上交流后,又被推荐到全总召开的经验交流会上做了交流。
始料不及的是,这材料从此将陈祖奎“缠”住了。1986年,全总在全国选了12份材料,要在中国工运学院县工会主席进修班上交流,其中就有合阳这份。一纸电报,将陈祖奎叫到北京,限5天内交稿。对方话很硬,愈期淘汰。真如此,西北5省将是光头。陈祖奎咬咬牙,说什么也要争这口气。又是一场苦战。5天内加起来能睡10个小时,硬将材料赶出。第一个定稿,第一个印刷,第一个上会交流。谁能知道,这份在大会上交流后受称赞并被编入全总文件汇编中的材料,让陈祖奎掉了几斤肉?!
问渠哪得清如许
在基层采访时,听到了一些同志对陈祖奎的抱怨:老陈这人啥都好,只一点不好,住旅社太“讲究”!讲究住旅社?!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进行了追踪采访。
还是1984年的时候,合阳县工会的同志听说老陈要来蹲点,便想着让他住得舒服,吃得可口,给他提前联系了合阳县最高级的旅社——黄河宾馆。谁知怪了,陈祖奎来后,硬是不住,嫌太贵。县工会的同志说:不怕,你按你的标准结帐,超出的,我们报。老陈一听,摇摇头:我下来是干工作,不是找舒服。国家很穷,咱能节约一个是一个。他上街自己寻找旅社、找了一家又一家,不是嫌这家太贵,就是嫌那家要钱多。终于,他发现木偶剧团办的“晨光旅社”一晚只收4元钱,大喜过望,兴冲冲住下。以后,这里便成了老陈固定的“下榻处”。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