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04月20日
头版
01

用血汗为人民架桥修路

——记共产党员纪景瑞

今年元月十五日,对咸阳人民来说是个喜日子——企盼已久的东风路立交桥终于建成了。望着上千名参加通车剪彩的群众的笑脸,望着雄伟壮观的大桥,郑州铁路局西安工程公司四段五队队长、共产党员纪景瑞不禁心潮翻滚,热泪盈眶。

那是1989年3月,纪景瑞他们施工队承担了修建咸阳立交桥的重点工程。任务艰苦,工期又十分紧迫。他没皱眉头,踏进工地就仔仔细细地检查和掌握各项准备工作的进展情况。夜深了,他还在寒冷的工棚里同技术人员一道研究方案;天还没亮他又亲自上工地查看,指挥。架空大动脉陇海铁路施工期间,他更是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在一次放行列车通过时,他突然发现有处垫木松动倾斜,“不好!如果列车一震动,车轮就有落空的危险”,在紧急关头,他一马当先冲上前去,扛起五十公斤重的枕木,和同志们一起迅速铺垫、加固。列车安全通过了,他心上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那年,麦收种秋的农忙时节,也正是把桥涵顶进路基的紧张日子。家住农村的职工赶回收麦了,而纪景瑞不顾家中收麦的事,依然坚守施工现场,爱人患病连发两封电报催他回去,他也顾不上。为了这座桥,他八个多月未休节假日,两次病倒在工地上。

七月流火,施工坑内闷热难耐,潮湿异常,成了蚊子猖獗的地方。人在这儿呆不到三两分钟就会一身疙瘩,一身汗水。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纪景瑞身先士卒,日夜不离工作现场。最热那几天,也是施工最为紧张的时刻,他三天三夜没离开施工坑,眼睛熬红了,蚊虫把全身叮咬得失去了痛痒感,他也全然不顾。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工友们奋力拼搏,硬是把3800吨重的桥涵一寸一寸顶进就位。

整整六百天,辛劳赢得硕果。一桥凌空座落在东风路与陇海、咸铜铁路的交汇处。昔日那种人车混行、拥挤不堪的交通状况被井然有序、畅行无阻的现代化交通形式所替代。然而这时,他——纪景瑞,这个年轻的共产党员,来不及欣赏自己的杰作,来不及咀嚼分享咸阳人民的幸福,又奔赴新的工地,为人民去铺路建桥了。

(付东敏 胡经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