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赶出市场的假冒伪劣商品
今年元月至3月,西安市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百家商店抵制假冒伪劣商品活动,各家商店“一诺千金”,要把假冒伪劣商品赶出商店。广大消费者对此拍手叫好。据西安市消费者协会对33家商店的统计,此项活动期间共查出15379件和销毁12442件假冒伪劣商品,价值30多万元。许多商店实行了信誉卡和顾客有奖监督等措施,这对净化柜台、维护消费者利益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记者最近对西安市场的调查发现,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现象又有所抬头。3月26日,在西安东大街前进鞋帽公司地下商场,一女顾客花40元买的一双运动鞋,没穿1月,鞋面的皮子就有四处断裂,来店里要求退货。按店规,一个半月内,顾客如发现鞋质量有问题,商店应保退保换,可老板只退给她20元,而不予退换鞋。4月11日,在南大街一商店,一男顾客手持金港牌衬衫要求退货,这件衬衫未穿一礼拜,袖子肩膀、腰缝全部拔开,是地道的“三无”商品。该商店不但不退货,售货员还蛮横地说:“就是不退,你告去!”4月12日,在西安百货大厦租赁柜台,一顾客拿着一双假冒皮鞋要求退换,营业员不退,在经理亲自干预下才退了钱。除鞋、衬衫外,其他烟、酒、小食品、调味品、化妆品假冒的更多。江苏兴化县农民解友年兄弟二人在西安郊区租农民房子,专门从事假调味品制售活动,他们把花椒籽,胡椒、生姜等粉碎后掺一半以上的油渣、面粉,冒充花椒粉出售。
假冒伪劣商品只所以抓一下就少,不抓就多,主要有以下原因:
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者打击不力。据工商部门的同志说,因为关系网、说情风严重,往往使一些制售伪劣商品的单位或个人得不到应有处罚,特别是本地的,只能轻描淡写地处理,致使有些人有恃无恐。
出租柜台和个体商店为伪劣商品大开方便之门。一些单位对租赁柜台以租代管,而租赁者又见利忘义,致使假冒商品屡禁不止。
一些经销单位把关不严,或吃回扣或贪便宜,从而使伪劣商品有机可乘。
不法分子的假冒制售活动手段狡猾,行动诡秘,多采取上门推销、直接送货、隐匿地址,电话联系、现金交易等手段;而对必须通过银行转帐的往来交易,则通过别的单位架桥开票,转帐提款,从而增加了查处的难度。
顾客缺乏鉴别商品优劣的能力,贪图便宜,特别容易被“清仓”、“大减价”等花招所迷惑,从而上当受骗,为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市场。
本报记者 宫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