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上接第二版)推陈出新,使它不断发扬光大。我们还必须积极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把它熔铸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中。只有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和依靠人民的力量,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是广阔的领域。我们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和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要坚持一手抓整顿,一手抓繁荣,活跃理论研究,繁荣文化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持续开展“扫黄”、“除六害”斗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基础工程。它对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对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工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我们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这方面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意识形态领域是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重要领域。资产阶级自由化同四项基本原则的对立和斗争,实质是要不要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斗争,但这种政治斗争大量地经常地表现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理论斗争。思想宣传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各级党委要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各部门的领导权。要以充分的说服力、强烈的感染力和坚强的战斗力,长期不懈地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和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大量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各级党委要采取具体措施,支持和组织思想文化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引导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天地里汲取营养、施展才华,成为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加强这三方面的建设,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不能离开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这个中心。要像邓小平同志反复告诫我们的那样,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全党同志必须贯彻始终地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一步一步地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雄心壮志在全党全社会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毫不动摇。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了,国家更加强大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就会更加充分地显示出来,我们抵御和平演变的斗争就会有更加坚实深厚的物质技术文化基础,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就会更加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更加自觉地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采取有力措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于这项重大战略任务,全党同志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狠抓落实。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高度重视精神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政治对经济的巨大反作用,不能忘记这个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要记取前几年“一手硬、一手软”的教训,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发挥我们党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只有通过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更加充分发挥出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同改革开放分不开的。我们已经确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要求,要深入贯彻到实际生活中去,使之具体化、制度化,也都需要通过改革来实现。在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的过程中,我们面临大量新问题,都需要用改革的精神来解决。我们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包括经济、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需要相互协调,配套进行。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中已经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必须认真组织实施,保证胜利完成。恩格斯早就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在坚持这种自身改革的进程中,才能逐步走向健全、走向完善、走向成熟。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投身改革的伟大事业,通过改革,更好地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和保证。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勇于实践,认真总结经验,使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不断扩大,更加富有成效。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扬优势、革除弊端、大胆创新的过程。我们的开放,要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文化成果,引进外资,以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自力更生能力和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不进行改革,就不可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继续保持蓬勃生机;在改革中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会葬送党和人民七十年奋斗的全部成果。要划清两种改革开放观,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同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的实质上是资本主又花的“改革开放”的根本界限。我们的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决不能裹足不前、无所作为,也不能匆忙行事、急于小成。要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的智慧,有步骤、有秩序地向前推进,采取积极而又稳妥的方针,保证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发展。
我们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人民解放军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巩固国防、抵抗侵略,捍卫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和参加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对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保持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不断地提高军队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高昂士气和掌握现代军事技术的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军事训练,使全军部队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努力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我们要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关系,特别是保持和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在国际事务中,我们永远不谋求霸权,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主张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绝不允许任何人干涉我国内政。我们一贯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往来。在处理同外国党的关系上,我们要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我们要同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一道,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是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十一亿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严明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来领导,是根本不可能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奋斗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的真理。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遇到严重挫折。但是,这只是历史长河中的暂时现象。在过去的七十年里,我们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一切困难和敌人都没有能够压倒我们,最终却被我们所压倒。近十多年来,我们的各级党委和广大基层党组织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团结和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发挥了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绝大多数共产党员和干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各条战线发挥了先锋模范和骨干作用。在涉及国家安危的关键时刻,在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大批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挺身而出,站在最前面。正是有了这样的党,正是有了这样的党员和党员干部,才有了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相信,社会主义在前进中遇到的暂时困难和挫折,不会也不可能阻止它的继续发展。中国共产党将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奋勇前进。
为了把党建设得更好,我们必须对党的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和党的现状有清醒的全面的认识。毫无疑问,我们党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环境中,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乘隙而入,侵蚀党的肌体。和平演变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对我们的建设和改革开放,构成现实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确有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一部分党员和党的干部经不起考验,头脑不清醒,立场不坚定,甚至有的违法乱纪、腐败变质;有的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丧失国格人格,站到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党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方面都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种情况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不仅要继续经受执政的考验,而且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考验,面临着反对和平演变的考验。在严峻考验面前,我们一定要紧紧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筑起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更加坚强的核心力量,更好地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党的伟大使命。
第一,必须努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国内任务,党必须在理论上更加成熟起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事业中,有许多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总结,有许多重大的问题需要解决,有许多未曾认识的领域需要探索。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大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驾驭全局,掌握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避免犯“左”的或右的错误;才能不断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把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地推向前进。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引导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本质,不被历史长河中的旋涡和逆流所迷惑。我们要在全党普遍深入持久地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党的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深入认识和把握中国国情,认真探讨和解决当代重大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问题。现在,《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已经出版发行。这是我国政治生活和党的建设中的大事。共产党员要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还要努力学习进行建设和改革所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学习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地改造世界观,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我们开展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今后要更加广泛深入地进行下去,力争取得更大的成果。要通过学习和教育,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体系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界限,增强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侵蚀的能力,提高解决建设和改革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
第二,必须努力提高全党同志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就在于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它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斗争的。我们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获得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甚至腐败变质的危险。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条件下,这种危险会更大,如果放松警惕,带来的后果也会更严重。我们不能因为今天党内发生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而看不到党的主流是好的,更不能因为党的主流是好的而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掉以轻心。现在有些党员干部滋长了严重的官僚主义,有些干部为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乃至个人利益,而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全局利益,少数人以权谋私、行贿受贿、贪污腐化。这些现象败坏党的声誉,损害党群关系,同党的宗旨是根本不相容的。党风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如果听任腐败现象发展下去,党就会走向自我毁灭。我们党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这些消极腐败现象是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思想作风在党内的反映。党只有坚决清除消极腐败现象,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我们一定要从近年来国内外惊心动魄的严酷斗争中警醒,从严治党,建立健全一套拒腐防变的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进行毫不留情的斗争。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转变作风,扎实工作,勤政为民,认真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坚决反对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和“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和行为。共产党员毫无疑义应该努力贯彻执行党的现行政策,而执行党的现行政策同坚持党的最高理想是统一的,对共产党员应该按照党员的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