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07月13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一树梅花一正峰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不信东风唤不回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文艺信息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一树梅花一正峰

马珂

五月的古城,一个普通教师——西安联大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李正峰的个人书展在美术家画廊引起了轰动。

笔者打开签到簿,路遥、贾平凹、肖云儒、霍松林、吴三大、茹桂等文学界、美术界、书法界的名流显要跃然纸上。一位莫名女子悄悄走到李老师身边,言称受人之托,递上一封贺信,事后打开一看,方知是一位当了厂长的学生献上200元钱和一片桃李之情。一位署名四川万源刘弘的观众在留言簿上挥笔写下:“吾魂随先生去矣”…

一位从不抛头露面的平凡教师何以有如此魅力?强烈的采访欲使我终于按响了先生的门铃。

坐在先生十几平方米的书房兼会客厅内,笔者恳求他回答为何给自己的书房起名“两忘斋”,因为先生的魅力多少与这间斗室颇有联系。

李正峰先生是一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普通教师。数十年来,他登山临水,游踪遍及大江南北,许多清新的散文诗乃至书法作品就是旅途中即兴创作的。先生说他喜欢独游孤旅,逍遥自在,对大自然的陶醉使他提笔入境便物我两忘,此其一。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名利两忘,默默地在讲坛上执教鞭近四十载,从未想过出人头地,此其二。书法中他不满足于脑指挥手,手指挥笔那样简单的“画”字,而追求情之所至,心手两忘,将书法作为喧嚣尘世中的一方净土,随心所欲去挥洒,此其三。

“两忘斋”的主人的确语不出众,貌不惊人。然而,读其文情致文雅,清秀隽永;观其字,不火、不暴、不怪,沉稳中透出细腻,墨迹渐枯处,似有非有,不知笔停何处,很是飘逸;识其人,刚健、敦厚、温文而雅,无怪乎“两忘斋”的造访者络绎不绝,无怪乎书展开幕,人们闻讯而至,趋之如鹜。

采访中,先生笑谈有些人向他求字,他很难满足的苦衷。先生教书育人近四十年,书法只是他的业余爱好,许多作品只是在人生旅途中偶有所遇,或有了生活的感悟,方才泼墨染翰。每幅作品都是特定情况下的独特产物,一旦事过境迁,没有当时的环境和冲动,再要如法炮制,谈何容易。先生的信条是既不重复他人,也不复重自己,也许这正是先生书法的魅力所在。

“昔余游于黔,于重峦叠嶂中,见一老妪自吾身后出,著红裳,牵白羊,步履如飞,顷刻已超我半里之遥,追之不可及,恍如红霞一段,渐隐于山,心甚奇之。”这是他去贵州旅游途中创作的,廖廖五十余字,韵律似行云流水,读来朗朗上口,神清气爽,给人水墨画一样的美感,婉若仙境。逐其墨迹,行书挥洒自如。难怪观众总在这里凝神驻足,或抄或读,如痴如醉,留连忘返。

庚申年七月,他去登庐山,遂成《匡庐游记》一则:“时值薄暮,游人散尽,空山岑寂。忽闻松涛大作,若群兽之警号,欲阻吾私窥天庭,余乃心悸神摇,於风中强行移履,始达一峰巅……”许多观众在这幅魏碑精品前口念出声,摇头晃脑,拍手叫绝。

就象他的名字,在芸芸之众的书法界、文学界里,他确是一座挺拔耸立的“正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