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咱就是人民的一头牛”
——记宝鸡峡常兴管理站工人杨正强
“但求众生得温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是对秦川牛吃苦耐劳,只求奉献、不图索取精神的真实写照。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常兴管理站工人杨正强,正是这样一位人称“秦川牛”的共产党人。
20多年前,17岁的杨正强投身到宝鸡峡引渭工程。他象一头初生的牛犊,没日没夜地拼命干,一身的血气凝结成滴滴汗珠,倾注到了流淌不止的渠水中。他所在的常兴管理站每年都要安排坡角砌护等工程,每次他都是工程负责人。盛夏,他顶着烈日和民工一起打混凝土,手上打满血泡,水泥蚀破十指,他咬着牙一声不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他骑着自行车穿梭般来回仔细检查,一趟13里,一天六、七趟,不到4个月时间,钢制铁铸的自行车横梁就让他颠坏了两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可他从不退缩,几年来,经他手的20多项工程,优质率都达100%。
前些年,常兴站办了个藤椅厂,亏损得找谁谁都不肯干。这时站领导想起了吃铁啃钢的杨正强。没有经验、不懂技术、又缺乏资金,真是困难重重。可他琢磨着:“咱是党员,困难的工作咱不干谁干?”从此,他独自钻进深山,靠两条腿每日翻山越岭30多公里,找货源,割藤条,饥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泉水,一连30多天,劳累得嗓子哑了、眼睛红了、嘴唇裂成了道道血口子,体重一下子减了5公斤。结果杨正强办厂8个月,生产藤椅收入16000元,站上的综合经营也从此走出了低谷。不久,他们转产生产蓼花糖。可糖坯要到200公里以外的三原县去拉。为了节省开支,他就开着站上的手扶拖拉机去拉,途中他又舍不得花钱住旅社,蜷缩在车斗里过夜。好几次他带病上路,病重时就吞服几颗药片,硬是不肯下车。数九寒天往返数百里,不几天手、脚、耳全部冻裂了,可他从没抱怨过一声。功夫不负苦心人,杨正强办蓼花糖厂又喜获成功,加上生产藤椅,一共盈利了19000多元。站上领导要按合同奖给他1900元,可他推辞说:“咱党员吃点苦没啥。”大家说破了嘴皮,他还是那股犟劲,一分钱没要。
认得杨正强的人,都说他是一头吃大苦、耐大劳的“秦川牛”。即使在病床上,他也耕耘不止。患了痔疮,疼痛难忍,他撑着不吭声;因公砸坏了三根肋骨,医生让他住院,可他怕影响工作,硬要住在单位治疗,医生要用石膏固定伤口,他怕石膏固定后走动不方便不能上工地去,坚持让医生用纱布包裹固定。一次,他腿上生了个大疮不能走路,大伙说:这回老杨只能安心养病了。谁料他仍不“安分”,整天缠着领导要工作,硬是从任务重的同志那里要到了一份写写算算的工作。那天他把外敷药当成内服药用了,一时浑身发紫,喉咙象喷火一样。他赶忙泡了些肥皂水喝了下去,恶心得好象要把五脏六腑都吐出来。可他还是强忍着不吱声,怕同志们知道后把他争来的工作又要回去。他坐在床上不停地写着、算着,疮口的脓血隔着裤子流了出来,他干脆把裤管挽上去,用卫生纸垫在脓疮下面。休息不好,病情一天天严重起来,脓透过5层卫生纸,渗到床单上,骨头赤裸裸地暴露了出来。同志们目不忍睹,说啥也不让他干了,可他护命似地揽着手里的活说:“咱就是人民的一头牛,豁出命来也要拉好车。” (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