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兴盛的奥妙
西安城南有个市场名文艺南路综合批发市场。这里每天商贾云集,人声沸扬,交易额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元。去年成交额达到1.2亿元,居秦地集贸市场之首,跻身于全国5大布匹市场行列。
几年前,这里的交易还是十分的萧条冷寂,而今天为何竟如此繁荣呢?他们的奥妙是—
选准主营项目
1985年春,这家市场建立,取名“碑林农贸中心”。三四十个摊位,以零卖蔬菜为主,继而又增加了干鲜水果批发和收售旧货等项目。可是,生意总是清淡,两年多时间,市管费收入还抵不上场地、房棚租金。
就在此时,乾县三眼桥布匹市场正办得红火。市管人员眼睛霍然一亮:西安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单交通条件就比乾县优越得多。乾县能办成布匹市场,我们肯定能办得更兴盛。
于是,市管人员分赴咸阳、乾县等地邀请布匹经营者。为增加吸引力,市管所给予经营者免收3个月管理费的优惠,后来又延长到1年。
1988年底,布匹市场初具雏形,奠定了日后发展、繁荣的基础。
在服务上作大文章
一分广告十分利。1989年初,刚刚聚拢来的六七十户布匹经营者不日就稀里哗拉走了二三十户,没走的也人心不定。原因很简单:市场知名度太低。发现症结,市管人员精心筹划,四处奔走,通过省内外新闻媒介连做广告宣传市场。于是,走了的又回来了,更多的还是新来户,市场摊位日益增多。
信息灵通,生意兴隆。这里经营的布料来自江、浙、粤、闽、鄂、川、豫等11省,主要销往西北5省区和内蒙、山西。为便利经营者了解行情、联系业务,市管所专门设置了长途直拨电话和邮政信箱,并代为经营者收、转电报、挂号信。于是,市场走俏什么,一封电报、一个电话,产地就发来什么。
购置车辆,送货上门。布匹批发,吞吐量大,经营者自己往返近20公里到火车西站提货极不方便。市管所就购置车辆,专为经营者提货;货到市场,又一包包送到经营摊位,即使是楼上,市管员也一包包往上扛。高峰时,一个晚上要拉10卡车。
安居,才能乐业。经营者多为外省外地人,不少人还携家带口。千把口子人,吃喝拉撒睡,都在市场内。市管人员就搭建晾衣台、改建厕所,尽量利用空地增建房舍安排住宿,想方设法解除经营者后顾之忧。市管人员还主动与托儿所、小学校联系,送经营者子女入托、入学。春节前夕,车票紧张,市管人员提前与火车站协商,代经营者购买卧铺票,保证辛劳一年的经营者回家乡欢度佳节。
如今,这里能利用的空间都派上了用场:经营摊位500多个,各种布料200多种,库房经营房存车棚挤挤挨挨,呈现出超饱和状态。尽管如此,仍有100多户欲进市场而难以如愿。
(阎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