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惠安化工厂待业青年超过千名
该厂领导职工吁请有关方面给予关注
本报讯 国营惠安化工厂待业青年人数逐年递增,目前已超过国家待业警戒线6个百分点,占全厂职工总数10%以上,职工子女就业成了“老大难”问题。该厂广大职工吁请社会各界给予关注,从政策、信息、外围环境等多方面给予优惠,以缓解该厂待业青年就业压力。
惠安化工厂是有近万名职工的大型化工企业,地处户县余下镇。由于该地区交通闭塞,难以开拓新的生产门路和发展第三产业,加上工厂老职工多、子女多、企业自身消化能力低,使得待业青年逐年增加。户县划归西安市后,西安市内招工都限定城区和郊区户口。而该县招工不仅有限,而且又都要优先安排县上的待业青年。而企业自然减员等招工指标还要给县上其他单位分配名额,使得该厂目前还有1000多名待业青年无法安排。
1988年以来,该厂通过劳动服务公司、参军、招工等各种渠道,安排了578人就业,对未就业的待青,工厂对他们也都进行了职业培训,其中有不少人还取得了大中专文凭。厂里还专门成立了待青安置办,并与山东东营、淄博、广东东莞、深圳等12个省和30多个地市的有关部门联系,解决了部分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但杯水车薪,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量待业青年不能就业,不仅给这些青年和家庭带来经济上的困难,而且给工厂和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仅该企业100多名吸毒者中,待业青年就有24人。
该厂党委书记袁凤竹对记者说:惠安厂的待青就业问题,压得工厂喘不过气来,希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惠安化工厂缓解这个燃眉之急。
本报记者 周新安
通讯员 李述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