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09月19日
头版
01

山里人的眼光

——记泉沟砖瓦厂厂长王志兴

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地处大巴山腹地的南郑县泉沟村只有一方让祖祖辈辈受尽穷困的薄土。1980年,当社队企业开始勃起的时候,在泉沟村教了7年书又种了3年地的王志兴坐不住了。他给队上出主意,就在这黄土地上做文章。队上东借西凑了3万4千块钱,用两口罐罐窑,一台手摇制砖机支起了一个泉沟砖瓦厂。20多岁的王志兴一腔热情进厂当了会计。

拿志兴自己的话说:咱农民办企业,优势就是能吃苦。没有办公室,他就在草棚里算帐;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从没接触过企业管理,就背着帐本步行十几里山路到别的厂家求教。1983年厂里搞技改,志兴到河南巩县买配件,为了给厂子省钱,他硬是双手提着200多斤重的零件一路搭火车、换汽车、步行,到家时裤管已被磨出了几个大洞,双腿也被磨破。另一次他为厂里买设备,一个冬天往千里之外的宝鸡虢镇跑了8趟才将设备拉回。

砖瓦厂办起来的前两年,产品质量差,效益也一直上不去。原因是世世代代耕耘的农民没有技术。志兴看清了办企业光靠出苦力是不行的,还得要有技术。厂里派他参加全国农村建筑构件培训班。同班人都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他知道这次机会难得,又怕自己跟不上进度,就没日没夜地看书、演算,一连6天没有睡觉,阅读了《乡镇企业经营指南》、《全面质量管理》等大量书籍。培训班结束,王志兴门门功课优异。回来后,他提出在厂里推行“三定一奖罚制度”的建议。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了,砖瓦厂的产量效益也大幅度增加。南郑县组织18个厂的厂长来泉沟砖瓦厂参观学习,在全县推广这一管理办法。这个村办小厂一时间声名大震,志兴也被大伙推举为厂长。

王志兴一上任便狠抓基础管理,去年厂子在计量定级、技术鉴定、产品质量取证中连上三个台阶。1990年这个村办小厂产值、利税分别达到170多万元和32万元,比建厂初分别增长了10倍和30倍之多。企业形势稳定了,志兴首先想到投资10多万元建一所自己的职工教育培训学校。当时许多人说:“咱农民办企业,图个啥排场,还办学校?”可志兴尝过学知识懂技术的甜头,他琢磨着要想让企业在竞争中站稳脚根,使乡亲们能多享些企业的福,就得让职工学技术,让厂子靠科技不断进步。1989年一座40余套课桌的教学楼终于拔地而起了。志兴又和各地专家一起编写了一套近10万字的职工上岗前培训教材,并制定了教学计划,让全厂职工都得到了培训的机会。白天,志兴忙完厂里的事,晚上要给职工们讲课;大家都休息了,他又拿起书继续钻研业务,备课。一日日一年年,家里麦子、油菜烂在地里他不管,孩子学习他顾不上操心;去年9月他父亲患癌症要动手术,他这个独子却为厂里的事出差去了西安。

泉沟砖瓦厂在志兴的苦心操持下,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厂里先后培养出技术人才48名,有19人取得了国家技术职称。1990年他们生产的砖获全国质量评比第一名,瓦获第三名。企业被命名为国家质量优胜企业、省级先进企业。他自己也被评为省优秀农民企业家。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