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09月24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永生之门 图片新闻 师傅 茹若江 投稿(小说) 黄莺 山河缘 图片新闻 东方“圣母”(报告文学)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东方“圣母”(报告文学)

魏建军 冯瑜

县委书记的家终于装不下杨钝和她的孩子们了。

在榆林市民政局的支持下,杨钝和她的48名哑巴儿女以每年2000元的租金搬进了榆林东山的“观世音菩萨庙”里。杨钝从自己家里搬来锅碗瓢勺、桌椅板凳,又将家里仅有的7只母鸡也捉到庙里,用那圆圆的鸡蛋为孩子们增加营养。每日里,孩子们的“电灯、飞机”的学字声伴着和尚们的“阿弥陀佛”声交织在一起,飘荡在古刹的上空。

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曾经给多少已经绝望的聋哑儿父母带来一线希望,人们顶礼膜拜,虔诚的祈求这位面目慈祥的女神赐给自己孩子一副铃儿般的嗓子。然而菩萨闭眼不开,孩儿依旧不语。如今,奇迹终于在观音庙出现,人们惊奇:“观音显灵了,哑巴会说话了。”知情人心里明白,那菩萨便是我们的杨钝。

“杨老师,我是待业青年,我来帮您义务教学。”

“我是退休美术教师,让我和您一块儿教孩子吧。”

“杨老师,我是……”

杨钝含泪一个个接待着:“谢谢,谢谢你,学校条件太差了……你来家里同意吗?”

纯朴的陕北人没有让杨钝孤军奋战,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聋哑儿刘伟伟的父亲刘振军,拉着600斤小米,4000斤土豆来到学校,气喘吁吁地喊:“杨老师,东西卸哪?”

杨钝忙不迭摆手:“不行不行,这怎么能行?”

“咋不行,这学校是大家的,又不是您家的,只许你从家拿白米细面给孩子吃呀?”

“没的事……”

“咋不是,粮站说你把一家五口八个月的粮全买了拿到学校。你有多少粮?”

杨钝无语凝噎。

榆林市有个个体运输户叫惠生荣,常年跑西安搞客运,日子过得富起来。这天他开了一辆大客车来到学校:

“杨老师,您这人呀,我敢说世上没有……好了,我不说了,这辆车少说也值5万,我不要了,把它赠给学校。”

杨钝惊呆了。她不敢接受这如此大的捐赠。

惠生荣倒来劲了:“杨钝你瞧不起人是不是,你认为我是个体户?你把我当作什么人了。你六七年不取分文,从河北到陕北,教得几十个娃娃都说了话,我不能昧着良心光挣钱。钱多少是个够,挣得多了孩子们还要打架。我连人带车捐到学校,用这车给娃娃们挣钱,众人拾柴火焰高,光靠你,挣死了也不行。”

杨钝不再坚持了,她心里清楚,光靠她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支撑这个学校的,她感谢惠生荣,感谢纯朴的陕北乡亲。她深深向惠生荣鞠了一躬:“老惠,我……我代表孩子们谢谢你。”

“哎呀,你这是干什么嘛?”

佛门弟子慈悲为怀,和尚们提议,从现在起,每年2000元的房租也全免了。并掏出500元化纸钱硬塞进杨钝的手中。 (六)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