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宝鸡市工人文化宫的“心”和“道”
宝鸡市工人文化宫是全省工会系统最大的文化宫,是吸引职工、家属最多的文化宫(年接待已过300万,是全市职工总数的12倍),也是全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好的文化宫。从下面这些小事里,我们多少可以看到他们的赤诚之心及经营之道。
每人一个扫把。宝鸡市工人文化宫建于1958年,至今已有32年历史。文化宫从建成的第一天起,不分干部工人每人发一把扫帚,并规定,每天8至8点半为扫地时间,雷打不动。宝鸡工人文化宫面积3.3万平方米,每天要扫的地2万多平方米。32年过去,领导换了8茬,此规定从没动摇过,仅此一项,几十年共节约清扫费33万元。
无偿娱乐。宝鸡工人文化宫重视经济效益,但更注重社会效益。他们有三分之一的活动场地及三分之一的经费是用于无偿活动的。在这里劳模、先进人物、残疾人参加文化宫的任何活动均为全免。工会会员可免费借阅图书、杂志,每周4个晚上可以免费参加舞会。向社会免费提供棋艺室,免费为群众开放晨练场,并提供音响扩大设备和教练,俱乐部还经常下基层义演。
跳舞寄存孩子。去宝鸡工人文化宫每天跳舞的人有千人之多。宝鸡工人文化宫有两个舞场,一个在室内,一个在室外。在众多的舞迷里最感不便的是有孩子的双职工。文化宫排其所难,在舞场旁边建了个“海洋球”游乐场,孩子可以在里面寄存,寄存是免费的。但孩子如果对海洋球感兴趣,并情不自禁玩了起来,那家长是要掏孩子的游乐费的。这叫一石三鸟,家长痛快,孩子高兴,文化宫又增加收入。
聋哑人俱乐部。成员400人,每星期三、六晚上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聋哑人俱乐部这几年办了很多事情,并取得不少成绩。通过办学习班,使全市聋哑人的手语统一,使6对聋哑人成婚。过去,宝鸡聋哑人分把把,有的甚至打架、斗殴、赌博、酗酒。文化宫把他们组织并团结起来,通过举办宪法、刑法、残疾人保障法学习班,使这些人甩掉山头,弃掉恶习。
把别人的教师变成自己的。从1982年始,宝鸡工人文化宫就坚持办有4个种类的职工培训班及高考补习班。已培训职工8万余,补习班的升学率为35%。文化宫的职工教育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其教育质量高的原因,是他们有10多位高水平责任心强的教员,这些教员是分别从宝鸡师范学院、宝鸡教师进修学院及宝鸡4所重点中学聘请来的,在这里任教均7年余,他们风雨无阻,视这里为家,别人高薪挖也挖不走。原因是宝鸡文化宫把这些教员当成自己的财富对待并给予爱护和关心。家里有困难,文化宫帮助解决,他们的子女在文化宫补习既优先又费用全免。他们有病文化宫的领导去看,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文化宫领导都要去慰问。 (翟龙 马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