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10月19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天鼓咚咚镇秦川 日月高悬民族魂 ·雨·伞·小·考· 智慧的幻术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广告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雨·伞·小·考·

雨伞一词,源于荷兰语“德佐克”,为“遮挡阳光”之意。据考证,最早的伞,其实只是一种用于避雨遮阳的轻便用具,上面撑着一块绷紧的麻布。在中国,公元9世纪时,皇宫高级侍从陆潘之妻为替君王遮炎日、挡雨雪,制作了一种介乎遮阳板和雨伞之间的伞,有28根辐条。

18世纪中叶,能挡雨的伞破天荒第一次取代了简陋的遮阳板。这种伞的伞面蒙的是浸油织物,伞把和借以支撑伞面的辐条用的是兽骨或铁条。

伞的黄金时代是在19世纪。这期间,伞面换上了质地优良的绸织品,伞把亦开始选用细瓷和珍珠母等原料。它除了为人遮阳挡雨之外,还成了时髦妇女手中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本世纪50年代后,伞的面料和伞的样式都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7新时代。折叠伞、自动伞应运而生,大伞、小伞五花八门,妇女型、大众型和运动型,应有尽有。不论贫富贵贱,伞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如今,人们更是讲究伞的色彩与服装协调一致了,它已成了流行服装的装饰物。

(吉国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