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用延安精神育人 靠延安精神创业
省185煤田地勘队
本报讯 用一双双脚走遍省内45个县,探明煤炭储量1千多亿吨,用钻头一尺尺地钻探,近10年间进尺228574米,施工钻孔1188个,陕西省185煤田地质勘探队近800名职工,正是以延安精神为动力,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在煤矿地质战线,在荒无人迹的毛乌素沙漠中艰苦创业,探明了世界八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带动了陕北老区各项事业的大发展,并先后荣获中国煤田地质局、省政府等授予的33个荣誉称号。
该队从建队之日起,就始终不忘用延安精神教育全队干部职工。特别是进入陕北老区的近10年间,队领导提出了以发扬延安精神为基本内容的16字建队宗旨,即“以队为家,以业为荣,以实创新,开拓进取”,并将其渗透到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不赶时髦赶任务,不比阔气比贡献”的好作风。他们适时组织新入队的同志去参观老区革命建设,接受队史传统教育;领导和老同志带头坚持言传身教的榜样带动作用,帮助年轻人树立献身地质工作的事业心。队领导一直住在干打垒的窑洞里,把修办公楼、买小汽车的近百万元用来购置了钻探、测量、微机等设备,促进了勘探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他们就是这样上下一心,艰苦创业,培养起了一支勇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地质队伍。
1982年,该队刚啃上勘探神府煤田这块硬骨头时,在7894平方公里沙海的找煤战场上,没有路,他们一尺尺往前修;运输车辆不够,职工们人手一根大绳,把设备一步步朝井位上拖;资金不足,大家不拿奖金,将钱用于钻探;副食供应不上,他们就吃盐水泡馍。2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忘我工作,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80张图纸,近10万字及13册附表的编制工作,宣布了神府煤田储煤877亿吨的特大喜讯。一批批部省劳模、先进人物也在这里涌现。共产党员、队副总工程师林文英,20多年来多次放弃回老家厦门工作的机会。去年7月,他为了按时提交一份地质报告,坚持在现场顶着烈日工作,不幸脑溢血突发,为神府煤田的勘探开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临终时手里还握着绘图笔。
延安精神结出了硕果。他们的艰苦奋斗带来了陕北老区的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10年来,榆林地区仅外销煤炭一项累计创汇3777.5万美元;煤田中心的神木县去年财政收入比煤田开发前翻了3番多。在煤田开发带动下,整个陕北的交通、电力、文教等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盛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