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10月31日
第2版
02

就图群众都满意

第五彦荣

尽管一个人的工作给社会提供的价值很有限,但二个人的精神给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无限的。我之所以实实在在干好工作——

“第五”这个双姓,在《百家姓》里排倒数第二:“第五颜福,百家姓终。”因为叫起来拗口,所以熟悉的人都叫我“老弟(第)”。

我向来比较自卑,只有一次感到很自豪,那是去年春天,省邮电管理局特邀一些劳模参加全省工作会议。我坐在前排,群众欢迎,领导接见,那情那景至今时常浮现在眼前,我深深感到作为一个普通工人的光荣和责任。

十年以前,我是旬邑县邮电局的话务员,工作安逸舒适。可当我听到“不是不订报,就怕收不到”的呼声时,就在接线台前坐不住了。我一而再、再而三找领导,要求改当乡邮员,为山里的庄稼汉服务,让他们都满意。最后,我如愿以偿,到离县城很远的湫坡头邮电所当了乡邮员。

这条山区邮路全长98华里,有60多个投递点,要翻沟爬坡,脱鞋蹚河,困难可想而知。我刚上邮路就订了纪律,让群众监督。“不偷班、不漏送、不积压、不延误、不捎转;好坏天气一样,路程远近一样,生人熟人一样,个人与集体订户一样。”邮路上有个八王庄,十分偏僻,报刊信件向来由村上自取,我来后主动提出按隔日班投递,报纸一下增加了十几份。有次正在八王庄投递途中,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河水猛涨,与我同行的赶集农民知道我不会让别人捎转邮件,便劝我改日再来,但我想到自己的纪律,想到还要给村上的学生娃捎馍,便脱下雨衣将邮件一裹,顶在头上,蹚着齐大腿的浑水过了河,完成了任务,心才踏实了。与八王庄相邻的是甘肃正宁县的巩家台村,村办小学的教师知道甘肃地界不是我的投递区,便试探的询问,想订几份报,我一口答应。随后,同属甘肃的花园村也订上了报。

为了让群众都满意,我在投递途中开办了许多业务:收寄邮件、送包裹、取汇款,代发电报、售信封邮票。邮政储蓄一开展,我一年揽储10万元,占全局的1/10还多点。同时还给山里的群众代买生活日用品、药品,给学生代买书籍、笔记本,给专业户邮购农作物籽种,用自行车带残疾儿童上学……凡是我能做的,我都尽量为群众去做,这是我作为国家职工的本份,也是责任。我是所谓的“一头沉”工人,可是至今,我不知道自家责任田的地畔子,家里、地里的活路全是妻子一手包揽。由于报刊收订量增加,投递量增大,每天归班很晚,冬季只好打着电筒投递,私人订户我就送到家中热乎乎的炕头上,不理解的人问我;“你这般没黑没明地干,图啥?”我说:“就图个群众都满意。”

(文毓秀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