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11月14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塞上秋来风景异 且说“装假” 黑雾血泪 广告 广告

当前版:第A3版: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3版
03

且说“装假”

维乔

人真不愧为万物之灵,善于“装假”就算得一例。你看,满口无牙,可以装上假牙;失却大腿,可以装上假肢;眼珠子报废了,可以装上假眼,鼻梁疙瘩没有了,还可以装个假鼻子;就连象我这样的秃顶光葫芦,只要肯掏三二百张“大团结”,也可以满头秀发,一下年轻二十岁。

西汉时,人们崇尚高髻,许多责妇人的发束都是真假参半的。唐朝人欣赏大腹,当时的不少男士就都喜欢把自己的肚皮垫得鼓鼓的。一到了清末民初,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装假”术就更上了一层楼。不是连一代文豪鲁迅也“装”过一回“假”吗?原来鲁迅头上的辫子是在日本剪掉的,可一回到上海,仍有“剪辫即反清,反清当砍头”之虑。于是就装了一条假辫子。但鲁迅毕竟是鲁迅,他脑后这根辫子仅装了一个月就干脆扔掉了。后来他回忆起这件事时说:这条假辫子“如果在路上掉了,或者被人拉下来,不是比原来没有辫子更难看吗?”我欣赏鲁迅先生这种敢作敢为的求实精神。“装假”倘若不是为了美观,为了实用,而是怀有某种招摇闯骗,欺世盗名之类的目的,那就未免太下三了。

然而,下三归下三,生活归生活,“装假”的普遍化、高明化仍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向前发展。报载:云南某地回来一位外籍华人,口口声声愿慨解义囊来资助当地的教育事业。不消说,他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礼遇。可是半年之后才发觉,此人原来是个走闯江湖的跨国贩毒犯。秦巴山区,就有几个外地干部前来招工,印鉴齐全,手续方便,已有多名女青年兴高采烈地被引出了穷山沟。结果发现,这些人哪里是什么招工干部,分明是一帮罪恶滔天的人口贩子。其实问题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些人善于“装假”,而缺乏辨假能力者往往上当。

最近,一位著名学者曾著文疾呼:“装假已成了当前社会的一大公害了。”的确,人有假、事有假、脸有假、话有假、商品有假、广告有假,甚至连光荣称号、先进事迹、技术职称、毕业文凭等等都有假,这教人咋说。于是我想:倘说整容外科,美容大师已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话,那移植于名利场上的“装假术”则无疑是一剂毒化社会生活的鸦片了。

假的就是假的,伪装衣当剥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