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汗换来厂兴旺
——记安康中药厂厂长党志稳
西安。陕西省卫生厅的小会议室里云集了不少专家教授。乳康片专利转让洽谈会正在这里举行。卖方是西安医科大学,买方是安康中药厂。这是省医药行业首次转让科研成果,也是安康地区首次购买专利。当时卖方要价15万,省卫生厅考虑到首次转让既要照顾厂方的经济利益,又要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便订了一个5至7万元的杠杠让双方谈。
安康中药厂的主谈人是个30多岁有点土里土气的年轻人。因为有官方指导条件,在场的专家教授谁也没有注意他。在形势十分不利的情况下,这位年轻人从现有的乳腺增生治疗办法谈到市场容量,从工厂的生产环节谈到销售困难,他说的许多行话和一串串数字竟把拥有专利成果的教授们说得心服口服,最后以1.5万元成交。这是一次不小的胜利,乳康片系列产品投产几年来,共为该厂增加利润200多万元。厂方年轻的主谈人就是现任安康中药厂厂长党志稳。
1977年5月,党志稳从部队退伍回到安康地区药材公司。他去安康中药厂蹲点时,被药厂的老厂长彭兴汗看中,把他调到中药厂工作。厂里准备成立新药车间,厂长让他负责筹备。党志稳提出了“从洋着眼、从土着手、土打土闹、土法上马”的口号,开始开发新产品。他和3个工人白天上班,晚上搞试验。当时厂里条件太差,没钱买锅炉,他买了8个洋瓷桶,在三间瓦房里盘了两个炉子,晚上还把全厂6个班组烤火用的炉子全用起来。就这样他带领职工土法上马,先后试制了15个品种的片剂、冲剂和小针剂。就连后来成为该厂支柱产品的乳康片等产品的试制品和工艺,也是他们用洋瓷桶搞出来的。
1984年,党志稳当上了中药厂的副厂长,上任伊始,他配合老厂长把开发新产品作为企业振兴之道。他们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了开发计划,成立了攻关小组,并与北京、西安、广州等地10多个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联合攻关,借鸡下蛋,先后开发研制了30多种新产品,其中22种已形成批量生产。几年来,该厂开发研制的新产品先后15次荣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百病克星奖等奖励。有的产品已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几年前,党志稳去河南新乡参加全国中药交流会时受到启发,看准了旅游产品市场前景乐观,他便去广州印刷了2万个盒子,订购了20万个瓶子,决定将厂里生产的六神丸改为旅游产品。当时厂里的流动资金只有28万元,光六神丸的包装费就占了8万元。谁知对他们的原产品实行包销的地区药材公司,拒绝接收他们的旅游包装产品。面对银行和厂内上上下下的怨气,党志稳提出派人去河北安国医药交流会上冒险自销,没料想一下子就销出了10万瓶,当年全部销完。仅这一项产品,就使厂里赢利近40万元。后来,厂里每开发一个新产品,党志稳和销售人员都四处奔波,利用各种场合宣传产品,使新产品很快打开销路。
胶股蓝这种长期以来自生自灭的野生植物使贫困落后的安康大地露了脸。这一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能在较短时间内转化为生产力,党志稳和他的伙伴们不知熬了多少夜,流了多少汗。1986年,胶股蓝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由安康地区药用植物研究所和安康中药厂对其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1987年9月胶股蓝总甙片获得卫生部颁发的批准文号和新药证书后,党志稳和副厂长张正民等科技人员一起日夜苦干,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第一次技改,使胶股蓝总甙片形成了年产3000万片的生产能力。紧接着他和技术人员又搞了第二次技改,使胶股蓝的设计能力达到6000万片。后来,通过改进操作方法和强化管理,使胶股蓝的生产能力比设计能力几乎翻了一番。胶股蓝系列产品畅销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4年来,仅这一项产品已实现产值1600多万元,实现利税500多万元。
为了使胶股蓝这一神奇的药品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使该产品形成规模效益,今年该厂又投资1800多万元搞三期技改。党志稳等人多次往返于安康和西安之间,修改图纸、筹措贷款,力争把技改给生产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三期技改完成后,安康中药厂胶股蓝总甙片的生产能力每年可达3至4亿片,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利税可达600万元以上。
热汗换来厂兴旺。在党志稳和全厂职工的努力下,安康中药厂已由过去几十人组成的商办小厂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中型企业,近几年来,该厂的产值利税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已成为地方利税大户。企业发展了,广大职工的生活环境也有了较大的改善。近几年来,厂里在上缴完国家规定的利税外,还自筹资金修建了5栋职工住宅楼,总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解决了70%以上的职工住房问题。职工的年收入也由1988年的1200元上升到2400元。为解除广大职工的后顾之忧,厂里还和劳动部门联系,投资办起了职工技校,对全厂符合条件的职工子女进行为期三年的培训,解决了95%以上的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
本报记者 周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