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12月28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母亲与猫 图片新闻 “土记者”之乐 警惕烟头之火 莫冷落了写字台 图片新闻 质量 神功元功袋与抗衰老 广告

当前版:第A3版: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3版
03

“土记者”之乐

勉县九冶 隋冬

凌晨,带着满身泥浆,拖着浑身散架般的疲惫,从高高的脚手架上回到拥挤的油毡临棚宿舍。同伴们已发出了阵阵酣声,我上下眼皮也直打架,便跑到水笼头下冲冲脑袋,亮起手电筒,“藏”在被窝里,写起“节日工地不夜天”的新闻特写来。几易其稿,又一笔一画地誉出,雄鸡已高歌了……

我只有初中学历,1978年15岁时我成了名抡瓦刀的泥水匠。建筑工人风餐露宿、四海为家,盖一辈子大楼,住一辈子临棚房。但他们仍是那样乐观、豁达,不惧雨雪风霜,日夜忘我奋战,他们当中有多少感人肺腑的故事!要讴歌他们的强烈欲望使我禁不住拿起了笔。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咋也写不出个所以然来,心里琢磨得很好,就是难以“书”发。

工地大都远离市区,又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无法订阅报刊,我就托人到外地买来新闻书,报考新闻函授,见到谁床头上贴着的或包东西用的旧报,也要设法“讨”来一读为快,再把精彩的文章剪下来或抄下来,做我的“老师”。

粗略算来,这几年已有400多篇稿件被20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采用,并被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成了厂报编辑。有人说我没了业余生活,但我却不认为只娱乐才等于业余生活的全部。每当周围的同志亲切地喊我“咱们的‘土记者’”时,我心中巨大的幸福感、充实而欢愉的心情,是无法比拟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