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01月23日
头版
01

走艰苦奋斗以我为主的路

——记新增选的学部委员王越

去年10月,他获得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最高的荣誉——功勋奖;今年,当新年的钟声响过不久,他又被中国科学院新增选为学部委员。

科学的殿堂,再次拥抱了她的赤子——中国兵器工业部206研究所所长王越。

缀饰桂冠的,是他那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和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自他和同伴们共同研制出我国第一代炮瞄雷达开始,在3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他又研制出我国自行设计生产定型的第一部半导体化跟踪雷达。在国家重点引进的某产品国产化工作中,他首次建立起火控系统的四维评价体系,为我国地面火控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根据和实际检验方法。他首次运用随机服务理论建立了系统射击效性模型对雷达的重要参数和体制进行优化选择;在国内第一次实现了跟踪雷达、火控计算机有机结合形成仪两位一体设计方案,开创了我国防空火控系统发展的新道路;他首次提出了搜索跟踪共用一个双模天线和半自动快速截获方案,使全系统反应时间提高了一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使我国的雷达技术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王越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艰辛的努力。1956年,他刚走出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的大门,面对着尚是一片空白的我国雷达电子技术,便暗暗下定决心,要以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为祖国雷达事业的发展谱写出时代的乐章。不久,他担任了我国第一代雷达的研制工作。没有资料,他一遍又一遍地对国外样机进行测试,为解决一个个技术难题,他吃饭在工作现场,住在简陋的厂房,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为使雷达性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的要求,他身穿飞行员的皮衣,一次次钻进寒冷的风箱中进行试验,终于按期完成了任务。“文革”期间,王越受委托带领一支技术队伍奔赴北京,开始了我国新一代火控雷达的研制。正在他夜以继日拼命工作时,“特务嫌疑”的大棍无情地向他挥来。他把个人安危、命运前途置之度外,以顽强的意志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以新的科研成果再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作为技术专家的王越认为,一个国家要拥有自己的尖端技术,就应毫不动摇地走艰苦奋斗、以我为主的路,决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在某重点项目引进中,有人对如此复杂的技术望而却步,建议大量购买国外元器件。王越通过深思熟虑,提出国产化的指导思想应走功能研制的道路。他逐项审阅方案,采取替代进口,以高代低的方案,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外汇。国防科工委通过视察,对他们这种精神和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担任所长后,王越本来紧张的工作节奏又骤然加快了许多,但他勇攀科技高峰的劲头却丝毫没有减弱,他在注意研究世界雷达发展最新动向的同时,牢牢把握全所的整体化建设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积极组织全所科技人员开发高技术产品,研制生产出卫星数据通讯单收站,填补了我国这一领域的一项空白,并研制出表声波带通滤波器、表声波色散延迟线等5大系列70余种高技术产品,使该所由过去只能研制单一型号产品,发展为能担负多项目、多项号及产品的研制任务。

(海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