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01月23日
第2版
02

一位没有文凭的高工说:人就应该

活到老学到老

还有两年,现任西北机器厂副总工程师杨志杰就要退休了,可他仍没有一张高中文凭。那张证明学历的纸,在“文革”武斗时,连同业校的全部档案,被一桶烈性炸药送上了天。

他,满头华发,一口西府口音,中山装上的风纪扣全系着,布满绉纹的脸上充满着“老陕”特有的憨厚与善良。谈到他走过的艰难自学之路,杨总喜悦的目光里掺杂着几许凄楚……

1952年,18岁的杨志杰以完小程度踏进了西北机器厂的大门,同时,也走上业余学习的道路。40年间,工厂业余学校两起两落,小杨也从单身汉变成了一家之主,但他始终坚持自修。从装配钳工干起。他先后担任过组长、调度员、车间主任等职,一直到担任副总工程师,都没放下过手中的书本,至今办公桌上仍架着绘图板。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学习,晚上12点以前几乎没有休息过。媳妇娶进门后两人才谈的恋爱。

杨总的妻子说起丈夫,话就倒不完:“老杨自打结婚起,没洗过衣服,也不知道自己穿多大号的衣服。经常回来的很晚,还抱一大堆资料在灯下看呀写呀,忙不完的事。我家老三红成,小时得了小儿麻痹,那时我思想压力很大,有时就不免发脾气。有一次,我气得把他学习的书都给撕了,可他过后又买新的。说句实话,我家3个娃17岁以前穿的全是补丁衣服,可买书、订杂志老杨舍得花钱,一摞一摞的往回搬,我也没办法,他迷这个……”

杨总只是“嘿嘿”一笑:“咱文化低,底子薄,一本书能解决一个问题我就要买,它就是老师么。”

就这样,杨志杰以自己顽强的进取心和责任心,在工作中自学,自学中成长,虽然没有一纸文凭,但他系统学完了机械、电气专业的大专课程。几十年中,他在不同的岗位上,大大小小搞了数十项的革新与创造。1989年,省上破格批准他为高级工程师。他自行构思设计的“油缸活塞式偏心惯量振动器”,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组织领导的“计算机辅助成组生产车间管理系统”科研项目获省一等奖;他参与调试的FA211高产梳棉机开发已通过国家鉴定,目前已销往全国九个省市,成为工厂的支柱产品。

去年,西北国棉四厂购买的C4梳棉机在安装中不慎将一重要部件摔坏,瑞士专家要求该厂用三万美金重新购买。四厂找到了杨总,他组织有关人员很快将修好的部件送回四厂,瑞士人严格测量了两个半小时,最后伸出了大拇指:“OK!”

1991年12月,杨志杰荣获我省第五届职工读书自学成才二等奖。这是社会对他40年坚持自学,40年坚持技术革新与创造的最高荣誉。面对荣誉,杨工想的依然是工作。他说:“我是公家的人,为公家干活就要尽心。俗话讲,活到老,学到老,学习还是为了工作,只要技术难题解决了,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韩庚 赵栓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