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02月22日
第4版
04

你笑,他不笑

——葛优印象

杜仲华

你笑,他不笑,这正是葛优的本事。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葛优虽有个以饰演反派角色著称的爸爸葛存壮,却从小不成器:学画半途而废,拉二胡又似杀鸡一般;不料他随浩浩荡荡的上山下乡大军在农村当了3年猪倌后,忽然长了出息,哭着喊着要子承父业——先闯电影学院、中国青艺,碰壁后又考全总话剧团,终以自选小品《养猪》叩开了神圣的艺术之门。这是机遇,也是生活的恩赐。葛优“下海”十年有余,不时见他那明晃晃的秃脑袋在银屏上流光溢彩,却多被导演当成一把“胡椒面”,撒上一层,添点小“彩儿”而已。所以,他最初并未脱开老爷子的戏路:“美洲豹”、蔫土匪、伪军小队长,似乎成了他的擅长。电影《顽主》是他表演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在这部影片中,他把那个灰色的、带点痞气的角色演得活灵活现:明明自己活得就很尴尬,却偏要充当救世主的角色,办起为人排忧解难的“三T公司”。他愈是一本正经,就愈有讽刺意味、愈令人觉得好笑。

也就是从那时起,葛优引起了王朔、冯小刚等青年作家的注意。据冯小刚回忆:“我第一次看《顽主》就觉得葛优这个人绝了。他完全能反映出我的心态,不是硬甩包袱,而是在玩笑和调侃中渲泄自己的情绪与感受。所以我想,有机会一定要专门为他编个剧本……”

不久,王朔、冯小刚等合作写出了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的剧本。剧中“男一号”《人间指南》编辑李冬宝这个角色,便是按照葛优的戏路写的。《编辑部的故事》在筹划过程中,葛优因在《围城》、《过年》等影视片中的出色演技,成为当今中国最热门的几个喜剧明星之一。也许因为有长期的艺术积累,也许因为有一种直觉与悟性,也许因为李冬宝这个人物本来就是为他写的,因此,他接受《编辑部的故事》的片约后,几乎没经过什么案头准备就进入了李冬宝的世界。

当记者问葛优怎样理解和塑造李冬宝这个角色时,葛优似面带难色,沉思片刻后说:“我认为喜剧不是演出来的,是剧本写到那儿了,演员只须人辙就可以了。但我一直记得老师的话,演员必须随时随地观察生活,观察人,张三的胳膊,李四的腿,王五的脸孔,说不定哪天就能给自己的角色安上。比如这次拍《编辑部的故事》,我就特别注意观察王朔、冯小刚和赵宝刚,把他们当成生活原型,有意模仿他们的某些表情、动作和语言。另外,我也从父亲那里学了不少东西。”

《编辑部的故事》善于揭示当代青年人的心态,他们对事物的独特见解、独特处理方式;全剧充满轻松的调侃,在调侃中又寄寓着深刻的生活哲理。而这些,正契合了葛优身上那仿佛与生俱来的地道的幽默感。他简直把李冬宝“吃”透了。葛优承认他与李冬宝在类型上比较接近,但也不能在他们之间划等号。确实,生活中的葛优不象李冬宝那么能说会道,喜欢调侃;相反,他是个不爱显山露水、夸夸其谈的“老实孩子”。当他被记者们包围时,有时“榨”半天也“榨”不出多少“油水”。

放大 缩小 默认